头号玩家
主角团天天念叨着跑团、把大boss以龙与地下城的邪恶怪物“demogorgon”命名。/《怪奇物语》
一部美剧,如果要塑造几个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怪胎极客角色,最省事却最必不可少的元素是什么?让他们玩“龙与地下城”!
刚刚结束第四季的现象级美剧《怪奇物语》中,“龙与地下城”就随处可见。
再举个例子,每个90后在中学时都追过的前前前现象级美剧《生活大爆炸》里,聪明古怪的谢耳朵和朋友们玩什么游戏?还得是“龙与地下城”。
“龙与地下城”在《生活大爆炸》剧情中的分量还不小。
或许因为文化隔阂,你不太理解“龙与地下城”为什么就那么重要。可如果你对剧本杀活动有所了解,就会知道剧本杀主持人一般会被称为“dm”——
dungeon master,直译过来就是“地下城主”,一个来自“龙与地下城”的术语。在一局“龙与地下城”的游玩过程中,dm担负着讲解规则、设计游戏剧情、裁决玩家操作结果的主持人角色。
而如果你还玩点电子游戏,那“龙与地下城”的影响可是明着暗着无处不在。
“龙与地下城”(dungeons and dragons),简称dnd,与其说是游戏,不如说是一套世界观,一个角色扮演游戏系统。
最早出街的三本小册子(规则书)长这样,非常朴素。
在网上搜“龙与地下城”,结果中最常见、最标志性的“红盒”封面,由著名的奇幻插画师larry elmore绘制,他也是“龙与地下城”制作公司最早的专职插画师。
我懂,“世界观”和“系统”这样的字眼看起来着实体量吓人,容易劝退。让我们把大词放一放,回想一下小时候的经历:
当你和同伴或独自一人,在幻想着冒险故事的时候,总有一两个白日梦点子,是你觉得妙不可言,语文课做完数学课还想接着做的,于是你开始想要完善这个点子,给它增加新的故事、角色。
故事中或许还出现了你生活中不会有的魔法、某类建筑、某些地点,你试图记录这些好玩的点子并加以阐释——
这就是加里·吉加克斯(gary gygax)和戴维·阿纳森(dave arneson)创造“龙与地下城”的动机之一。
加里·吉加克斯(左)和戴维·阿纳森(右)。图/wiki alchetron
更具体一点,他俩是想玩个以奇幻巨著《魔戒》为背景的桌游。
今时今日的小屁孩,一出生就拿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而在互联网仅有雏形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桌游还是很重要的娱乐活动。而桌游中除了我们熟知的传统棋牌类游戏外,“战棋”也是颇受欢迎的一种。
战棋游戏一般长这样。图/wiki
简单来讲,玩电子游戏时,是由游戏程序计算各种操作结果的,战棋则是在桌上由人通过纸笔、尺子、骰子等工具,根据游戏规则来手动计算操作结果。
当然了,这也意味着漫长的游戏时间,数学苦手看着桌上的排兵布阵局势就头晕,而这类游戏往往还有一大本游玩手册考验你的阅读理解能力,新人玩上一把如同梦回高三课堂。
新人玩上一把,梦回高三课堂。/unsplash
两位创始人把战棋游戏中用于排兵布阵、计算战斗结果的规则和数值设计,融入了幻想世界和角色扮演中,形成了许多沿用至今、发扬光大的幻想游戏设计要素——
比如龙、剑与魔法,各种奇特种族,“战法牧”职业铁三角,梗图中经常出现的“守序善良混乱邪恶”道德阵营,变大变小搓火球的法术技能,以及打怪升级,力量、智力、敏捷、耐力这些角色属性,血条、蓝条等等。
所以,按历史渊源论资排辈,“龙与地下城”是公认的rpg(role playing game,角色扮演游戏)鼻祖。
最早的电脑游戏之一《rogue》(这些年随处可见的“roguelike”“roguelite”“肉鸽游戏”就源于它)也是继承了“龙与地下城”的“地下城探险”部分。“地下城探险”,更是日后大多数角色扮演网络游戏的重要元素,就是俗称的“刷副本”。
嗯,最早的电脑rpg游戏长这样,通过各种符号和粗陋的图形,来想象你在地下城探险遇到了啥怪物。图/rogue截图/wiki
还有前文提到的游戏主持人dm,他们需要熟知游戏规则,同时又要有创作能力,懂得激发玩家的游玩激情——
在前互联网时代,或许没有比这更好的游戏设计培训课了。每个优秀的dm,都是潜在的优秀游戏设计师,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经典老游戏都有dnd渊源。
总的来说,“龙与地下城”的影响力基础,以及它的魅力核心,在于制作了一个想象力模板,让人们能从一系列手册和规则出发,体验创造世界、角色和故事的乐趣,为“第二世界”的诞生提供了标准化的思路,这影响的可就不只是游戏设计了。
以《龙枪编年史》《黑暗精灵三部曲》为代表的dnd周边小说,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许多人的幻想文学启蒙。图/larry elmore
“第二世界”,即“不是我们所生活和熟悉的现实世界”,是奇幻作品最原则性的理念,而“龙与地下城”中关于世界观设计的指导,还产生了奇幻文学分类上“高魔/低魔”“高幻想/低幻想”的概念。
简单来讲,前者以魔法设计的详实程度来区分奇幻作品,后者以幻想世界政治、科技、社会水平贴近现实世界与否来区分。
《魔戒》中的法术设计,不如“龙与地下城”周全和明确,所以,我们可以说《魔戒》是“低魔”的,“龙与地下城”则是“高魔”的。
从这些概念诞生开始,奇幻文学便明显地进入了“后《魔戒》”的时代,迎来了新一轮的大繁荣。
怪咖组成冒险小队,一直是《魔戒》和“龙与地下城”的标配。图/《怪奇物语》剧照
最重要的是,“龙与地下城”继承了《魔戒》中对集体友情和多元化的强调,让热爱幻想、难以融入现实社会的怪孩子找到了归宿——而每一个人在人生的某些阶段都曾是怪孩子。
不出意外地,“龙与地下城”也曾被视为“洪水猛兽”,被美国保守派人士污蔑为操弄巫术的邪道。不过,就像《怪奇物语》中的“地狱火俱乐部”最后拯救了霍金斯居民一样,曾经不被理解的怪小孩们,也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互联网、流行文化大繁荣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龙与地下城”也从洪水猛兽,变成了游戏业乃至幻想小说界宝典一般的存在。
评论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