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唐诗
有一位诗人,在他的诗里,总是人生的输家——“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饥寒交迫是通常人设,还随时贫病而死——“长安苦寒谁独悲?杜陵野老骨欲折。”有时候,穷得没饭吃,孩子也饿得不行——“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孩子饿得不行还骂老爹——“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家里还发生过严重的建筑安全事故——“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这位惨人就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要说诗人中卖惨之王,杜甫敢认第二,无人敢认第一。无数后来者为杜甫的悲惨人设点赞,因为他胸怀天下,忧国忧民。
这就是我们天天接触的杜甫的大确丧的人生。
但若真把杜甫和被掀翻的茅屋、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苦寒士联系到一起,你就大错特错了,千万别被老司机的自怨自艾迷惑了,更别被后世穿凿附会的研究欺骗了。
杜甫也穿过貂,骑过马,还能弯弓射大雕,家里鸭鹅相闻,三两佣人,一顷竹林,百树桃花,过着比当今大多数白领都要巴适的生活。他是富二代的杜甫,是田园牧歌的杜甫,是以衣换酒的杜甫,这当然不是“惨”,而是丧。
杜甫是富二代,不用怀疑。
襄阳杜氏,这是杜甫的郡望,他有一个相当牛逼的远祖杜预,就是三国末期灭了吴国的晋国名将。从他开始,老杜家不是出刺史,就是当县令,可以说一直是士族中的中坚力量。
到了唐朝,杜甫的爷爷依然很牛逼,杜审言乃“近体诗”奠基人之一,所以杜甫经常吹牛,写诗就是我家的事。到了他爹,依然保持在县市级领导的位置,当过兖州司马,相当于兖州市人武部部长;当过京兆府奉天县令,也就是今天北京昌平的区委书记,妥妥的正厅级干部。
这样一个官二代、富二代,既有钱又有时间,那为什么不去旅游?
先参加个江南四年深度游吧,那时的江南还是南朝四百八十寺的江南,还是可以看到顾恺之壁画的江南。杜甫年轻时接受的是素质教育,没有死磕书本,而是行过万里路。
素质教育通常都不利于考试,23岁那年杜甫参加了一次高考,落榜了。当然得落榜了,那时候最潮不过写诗啊,你要能写出几首名震庙堂的诗,高考状元也不在话下。
那个被公主要求“十秒之内写一首诗,必须要有爱情、有暖男、有季节、有地理、有植物、有王菲”的王维,不就扯了几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直接被内定为高考状元吗?
虽然进入了复读生的行列,杜甫仍然满不在乎,因为家里有钱啊。
有钱到什么程度呢?此时的杜甫有马有貂——“裘马颇清狂。”马在当时是高级交通工具,一匹马的批发价是40匹绢,相当于8两银子,零售价起码10两起,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怎么也得三四万元人民币,加上貂,一身下来,没个五六万元都不好意思出门。
这次他参加华北五省深度游,一玩又是四年。期间走马射鸟,认识了一辈子的好基友李白、高适。几个浪荡子过着“放荡”的生活,喝酒打猎,和失足妇女吟诗作赋、坐谈人生。
此时的杜甫可不丧,少年得意得很。
杜甫的丧很大程度来自混圈失败和战乱。
杜甫的爹,时任京兆府奉天县令的杜闲在741年去世了,已经三十好几的杜甫失去了啃老资格,终于要自己混社会了。
杜甫回到了长安,开始在这里混朋友圈,此时好基友李白已经失宠,高适还在全国各地游历蹭吃蹭喝。孤身一人做“长漂”,杜甫没牛逼的朋友给他点赞。
从杜甫的诗中看,朋友圈混得不好,经常是“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这能怪谁,他写不出爆款啊。用六神磊磊的说法,就是在运营一个无人知晓的小号。
没写出爆款也罢了,杜甫脸皮还很薄,出席酒局只会喝闷酒,喝高了也爆不出金句。混了几年没名堂,自然有点郁郁不得志,但不得志不代表惨啊,你总试过不为领导赏识的经历吧。
此时杜甫总是大写的丧——“数茎白发那抛得,百罚深杯亦不辞。”
“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
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杜甫的生活应该不会太差。那时,他是在长安、洛阳都有田地的小地主,“两京犹薄产”。这个薄产是多少呢?
他自己有诗曰:“杜曲幸有桑麻田。”有男丁授永业田20亩,口分田80亩,老杜家里最少有百亩土地。这是最少数,因为他不仅在长安有,在洛阳还有地,“余田园在东京”。
有这样产业的人可能穷吗?也许和他爹在的时候比,没那么多钱挥霍罢了。否则,他会拒绝河西公安局局长的职位吗?
要说杜甫惨,也是从安史之乱开始的,当叛军攻陷洛阳之后,杜甫没有洛阳田庄的进项,才过上了紧日子。
只是身处战乱的时代,谁不惨呢?王维当过叛军阶下囚,连唐玄宗的老婆都被手下御林军逼死了,说惨惨得过他们吗?
杜甫中年有田园牧歌,有诗意和远方,还有丧。
安史之乱开始,杜甫的生活有些漂泊,这也因时局动荡,而且期间他还短暂投奔过唐肃宗,担任过左拾遗,于是有了“杜拾遗”的称号。之后又因政治站错队,被罢官,再度开始了漂泊的生活。
直到两年后,杜甫才在成都安定下来,在这里,他又遇到了小迷弟——东川节度使严武。严武一出手就在成都给杜甫一片田园,就是众所周知的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有多大呢?郭沫若说草堂有5亩桃林、10亩恺木林、100亩竹林。在此,杜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
都说逃离北上广,杜甫此时终于逃离了;都说要去田园牧歌,他也终于有机会实现了。浣花里景色优美——“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种药材读书,自耕自足——“药许邻人斸,书从稚子擎。”
养鹅养鸭,估计肉食不差——“鹅鸭宜长数,柴荆莫浪开。”
人家还天天喝酒——“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不过就是很不注意个人卫生——“百年浑得醉,一月不梳头。”
病了有省部级干部探访——“故人能领客,携酒重相看。”这故人是彭州刺史王抡、成都尹高适。
心血来潮还写写小黄诗——“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当然杜拾遗也有病的时候,这在当时很正常啊,他都年过半百了,没病才怪了。
至于茅屋为秋风所破,那是建筑质量问题,怎么能成为惨的明证呢?
他还有过揭不开锅的时候,都是因为喝大酒啊,要知道战乱时候,饭都不够吃,哪来的粮食酿酒,酒自然很贵。“街头酒价常苦贵,方外酒徒稀醉眠。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
以他拿衣服换酒的性格,儿子因为饿肚子骂他也不奇怪。但这是他自作自受,人家是大确丧嘛!
如果杜甫继续这么丧着,在草堂终老,不也是很美好的人生吗?可惜当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之后立马不再丧了,他惦记两京的薄产,决定举家迁徙,想回中原。
几乎所有人都说杜甫的晚年凄惨,贫病交加死在湘水岸边。但真实情况不是这样啊,杜甫离开了奉节的田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新唐书》记载,杜甫到了荆湘地界,还去衡山岳祠旅游了一番。如果真的如此穷病,哪来的钱和精力去玩?
杜甫是怎么死的呢?他的船因为洪水断绝了交通,半个月没获得粮食,没粮食是因为洪水不是因为穷。而且交通一畅顺,当地县令就屁颠屁颠跑来送上和牛烧和白酒,饿急了的杜甫饱食大醉一宿,第二天就去世了,卒年五十九。
这看起来怎么都像是吃撑了撑死的,非要把老杜按在贫病交加死于船上,对得起诗圣丧丧的人生吗?
杜甫的一生跌宕起伏,有过人生的巅峰,也有过颠沛流离的寒苦,但他的丧,更多是自身际遇与现实的差距,说白了就是没办法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理想的差距。
杜甫作为富二代,他自身性格也有问题,出身好嘛,不愿意混朋友圈,不愿趋附权贵,再加上政治上站错队,人生不得意实在合情合理。性格决定命运,到哪都没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