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的一本名为《时世逝》的新书中,作者燕妮·埃彭贝克写下了这样一句让很多爱书之人感同身受的观察:
“书是愿意等待的,每当有客人问他是不是读过书架上的所有书时,他总是这么说。”这份关于书的榜单也同样是愿意等待的。刀锋图书奖2023秋冬榜中的四十本书,是我们和刀锋图书奖的推委们共同推荐的不应该被错过的好书。刚经过新一轮寒潮过境,在冬季和春季交替的“暧昧时光”,我们期待和读者共读这些书籍。在这份书单里,坚韧的个体和浩瀚的宇宙,青年作家和中生代的作家交相辉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不同的视角,尤其是女性的、他者的以及小众甚至看起来边缘的视角,正在赢得越来越多读者的共鸣。这也正说明了书籍一直在映照着当下的变化,这也是这份书单存在的意义。秋季 | 非虚构
(按字母顺序排列)
《将熟悉变为陌生:
与齐格蒙特·鲍曼对谈》
本书是鲍曼在世最后访谈。鲍曼以“流动的现代性”来描述我们的时代,涉及当前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就这些话题深入思考:工作、爱情、家庭、身份、权力、当下与未来……书中记录了1933—2016年的重要事件,“二战”“经济危机”“数字时代”“新穷人”,为几代悬浮在不安全感中的人提供对自己境况的新认知,改变读者对现代世界的思考方式。本书是著名作家沃尔特·艾萨克森创作的基辛格传记全本。根据基辛格提供的诸多公开和私密材料,及不同的信息来源,《基辛格传》以细腻的笔触全面讲述了基辛格风云变幻的传奇经历,挖掘了基辛格这位复杂人物的性格和他所探索的外交政策之间的关系。《南方来信:
1980s上海少女香港沉浮记》
《南方来信》根据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赴香港的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女孩双玉写给堂妹的信编纂而成。怀着对更大世界的向往,双玉远离故乡上海,来到香港,期望在此地闯出一片天地。与上海恋人难以割舍的情思、工厂主的骚扰、富商的诱惑、在香港影视界的逐梦……爱情、欲望、前途,一代青年的迷茫与焦灼,投射于1980年代上海与香港两地对照的时空之镜。
《人海之间:海洋亚洲中
的中国与世界》
本书以海洋史的视角,深入考察古代中国与印度洋世界交往的重要细节。在一艘艘浮出水面的沉船、一件件跨越海洋的物品中,在一幕幕海上往事、一段段海上流言里,探索属于中国的大航海时代,讲述古代中国失去印度洋的因缘与真相。
《谁的问题:现代社会的
非标准答案》
这本书是对现代人生存现状和情感纠葛的观察。书中盘点了15个当下热议的社会现象,从社会、生活、个体三个角度追溯问题及其根源,把问题置于制度、秩序、文化、传统、习俗的背景下,从社会和时间的长河中去理解其作用机制和原理,梳理现代社会运行的基本逻辑。
《时空漫游指南》
本书基于平行宇宙架构,通过时光机带领读者体验体验历史上那些精彩时刻,包含了历史、地理、文化知识等多学科知识,为时间旅行者到达当地该如何安排衣食住行、生病了该如何就医、如何与当地人相处等提供了详尽实用的建议。
《俗女日常》
《俗女日常》将老家的童年回忆收束,回到台北重拾都市打拼人生。即便不再强迫自己追求世俗意义上的优秀,但在生活里仍会遇到各种跟旁人或主流没法配合的地方。在这本最新文集中,作者江鹅延续一贯的幽默与治愈,细究琐碎小事里的随顺与坚持,勾画出富有灵气的轻熟女日常。
《太后西奔:帝国晚期
的仓皇与激荡》
《太后西奔》是讲述庚子事变前因后果的通俗读本。作者以大历史的视野,小切口进入,使用新的研究材料,以丰富的细节展现这场起于一家一姓私怨、终于家国命运的大动荡。太后西奔关系万千重,晚清最后二十年乃至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脉络,在本书里被细致厘清。本书重述新文化运动时期知名的三宗离婚与八段婚姻。作者孔慧怡一反男性中心的传记传统,寻找历史中失落的女性声音,以女性主义的视角,重新讲述朱安、许广平、江冬秀、曹珮声、张幼仪、陆小曼、林徽音的婚恋故事,展现巨变时代中“新”“旧”两代女性波澜起伏的命运。《小孩共和国:
二战遗孤的社会实验》
本书详细介绍了二战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一项社会实验,该实验旨在将战争中成为孤儿的儿童组织起来,形成自治的“小国家”,让他们承担起“市长”“警察”等社会职责。这项实验虽然最终在20世纪50年代遗憾落幕,但它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遗产。本书借助独家档案和大量图像资料,展示了一个充满人道主义、新教育精神和乌托邦情怀的教育和政治世界。秋季 | 虚构
(按字母顺序排列)
《草中鸽》
小说讲述了慕尼黑1948年某一天内发生的一系列琐碎事件,多视角、全景式地刻画了几组来自不同的国家、阶级与种族的小人物在偶然中的交集。他们身不由己地被卷入了各种令人不安的冲突与意外之中,一切寻求意义的努力最终都随着一天的结束以失败告终。作者运用了意识流与象征手法,对整个西方文明的困境进行了审视与反思。
《国王的游戏》
《国王的游戏》用八篇小说描绘出八个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世界:巨塔内的未来生存景观,引发全球恐慌的传染性疾病,仅存在于大脑中的概念演奏,改变命运的神秘药丸,探索万物至理的全语言透镜……小说打造出“游戏×小说”的全息沉浸式阅读体验,通过阅读构建出了一场通往异世界的奇异探险。
《留灯》
本书收录了四篇作品,分别以小学、初中、高中、初入职场为时间线,书写了每个普通人的成长历程。人在不同的年龄,会有不同的境遇和心态,遇事也会有不同的应对方式。每一段经历,都有独属于它的气质。《牧羊人1号》是一本奇思的硬科幻:四名宇航员乘坐牧羊人1号飞船在太空中旅行了二十年,解开同伴遇害的谜团,却发现自己陷入巨大秘密的漩涡……意识到被人类欺骗的三人,决定复活遇害的同伴,并拒绝来自地球的命令,带着牧羊人1号和他们强大而不老的合成身体,进入更深的太空。
《让我们相信这寒冷季节的黎明》
《让我们相信这寒冷季节的黎明》是法罗赫扎德的首个中译本,精选其创作生涯最具代表性的五十余首诗歌作品,横跨其一生出版的所有诗集。法罗赫扎德尽管英年早逝,但她的作品不仅为伊朗文学,也为世界文学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
《水下之人》
小说以现在(2069年—2075年)和过去(2014年—2015年)两条并行的时间线交织叙事,在虚构的历史维度上,通过中国青年l及他的各位同学在时代转折点上的个人行动与其境遇,展现了21世纪世界青年一代的境况,及个体与现实、历史的对峙与妥协,书写了在混乱时代缝隙中的“水下之人”。
《我们,被淹没的》
本书为丹麦作家卡斯滕 ·延森的代表作。作者以故乡马斯塔尔港为原型进行创作,故事从丹麦与德国的三年战争开始,到两次世界大战、晚期资本主义的兴起,以及随着这一切而来的马斯塔尔镇居民生命和帆船业的陨落,直至最后全球化的到来。小说以真实之笔描摹三代水手于惊涛骇浪间的生活与命运,微缩了一个丹麦小镇的百年沧桑,也反映了整个西方的历史。
《有人跳舞》
简介
本书由十三篇小说构成,以动物视角的人心叙事开篇,机器人的重复与反抗收尾。有死亡造成的愧悔,有偶然情事带来的顿悟。面对暴力,有人选择描述和逃离,有人选择加入。小说用关乎时间、空间和人性的叙事,引导读者进入现实的纵深地带。
《撞空》
《撞空》是一个悬浮于都市的异乡年轻人的故事。年轻人漂泊于异乡,而远方的故乡却也成了难以融入的异乡,前忧去路,后无归途。当他撞向生活的边界,却撞了个空,惯性让他一直滑落。这部小说对当下新一代年轻人矛盾、复杂的内心和逼仄、尴尬的生存处境进行了深层次的书写。
《招摇过海》
《招摇过海》用八则故事讲述了八场逃离:鱼腹中藏着海的秘密、老旧腕表持续着呢喃、人类退化成鸟兽、玻璃墙后困兽在抓挠、隐身者遗忘了现身术、下不完的棋局、饮血如渴的扳机,还有那无法告别的落日余晖……在现实与魔幻之间,用盘桓的叙事与诗意的想象织梦。冬季 | 非虚构
(按字母顺序排列)
《大象与国王》一书以宏观视角探讨大象在南亚、东南亚、东亚、西亚、北非以及部分欧洲地区被利用的历史,将涉及大象的自然史与人类史有机地融合起来,剖析了国王、大象、森林和森林民族之间的多重关系,体现了环境史上下求索的创新精神,值得重视。
《豆子芝麻茶:
和妈妈的最后絮叨》
《豆子芝麻茶》分为两部分:“过去的婚姻”和“伤心的极限”。第一部分,作者聚焦三位老年女性的婚姻人生,细致入微地讲述了一代女性在亲密关系当中的困惑与痛楚、选择与担当、勇气与坚持。第二部分,作者回忆了与妈妈和哥哥一起经历的往事,以及两位至亲离世之际的锥心之痛。那些如芝麻豆子般的小事虽如露珠般微小,却在那时那刻丈量着一个人伤心的极限。
《法律的悖论》
通过深入分析法律中14类经典的对向案件,罗翔在本书中巧妙地辨析了法律中的盲区,揭示了法治的核心,并引导读者探讨和思考法律中的悖论。“对于这些悖论,我无法提供答案,只能呈现思考过程。希望在这个探讨和思考的过程中,能锻炼自己的思维,承认理性的有限,走出刺猬式的思维独断,接受狐狸式的多元包容。”罗翔在书中如此写道。
《日常的深处》
作者王小伟琢磨了一种恰当的、刻画生活的手段,从怀旧的影像中梳理内心,透过自身的经验和长辈的回忆,回顾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我们熟悉的技术人工物(俗称“东西”)是如何生灭的,试图解释为什么在之前的岁月物件是如此金贵,仿佛家庭成员,而现在的物件变成了纯粹的商品,只剩下干瘪的使用价值。
《我的母亲做保洁》
2020年,52岁的母亲从陕南农村来到深圳务工,“我”与母亲在深圳相聚,重新住在一个屋檐下。我们在狭小的房间中争吵,母亲看不惯“我”的花钱方式,“我”难以忍受母亲的生活习惯。我们深陷彼此纠缠、负担和依赖的关系。然而,我们彼此相爱,“我”想记录下母亲的打工史,努力穿梭过她记忆中的生命。这是作者张小满及其母亲共同完成的一场写作。
《老友、爱人和大麻烦:
马修·派瑞回忆录》
这是只有马修·派瑞自己才能讲述的非凡故事。他将放养他长大的破碎家庭、即使美梦成真也无法填补的内心空洞、与《老友记》的深刻联结,一一道来。《老友、爱人和大麻烦》是一部坦然、毫无保留、需要勇气来书写的回忆录,既亲切,也震撼。它展现了马修与成瘾症的终身斗争,向每一个为清醒生活而苦战的人伸出援手。位于沈阳市沈河区的五爱市场是中国最著名的批发市场之一,成立之初是为了解决下岗职工与社会闲散人员的就业问题。衣食无着的人,抱着发财梦的人,纷纷涌入这个散发着“魔力”的地方。作家三胖子2002年辞去公职,进入黄金时期的五爱街,作为亲历者与见证者,记录了一群敢与命运叫板的小人物的故事,以及丰富鲜活的底层社会生态。
《细节:一部离作品更近的绘画史》
一个脱离了原先画面、独自出现在人们眼前的细节,可以引发人们的一系列问题:它们是什么?为何出现在这里?本书即是著名艺术史家阿拉斯从细节角度“破译”大师之作的一种充满想象力的探索。诚如作者所言,这是一部从“近处”着眼的西方绘画史。作为回报,那些于近观处闪闪发光的细节也会给读者带来如顿悟般的“惊奇之感”。
《洋盘:迈阿密青年和上海小笼包》
本书是美国作家沈恺伟(christopher st. cavish)讲述他在中国经历的一本非虚构文学作品。2005年,24岁的沈恺伟离开家乡,以年轻厨师的身份游历至香港,机缘巧合得到一份工作,由此开始了在上海近20年的生活。他穿越在两种文化间,一年又一年,学会了当一个成年人,学会了爱,学会了痛苦,也见证了改革大潮下中国的变迁。《遗落的乡土:
影像里的蜀地旧事》
《遗落的乡土》是作家、摄影师喻磊扎根故乡,拍摄乡土生活三十余年结集而成的影像散文作品。他以个人视角,呈现出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近三十年间蜀地乡土百姓的生活日常。从已经或正在遗落的乡土生活中,爬梳出具有文化价值的乡土生活实态,记录这一特定历史阶段的文化现象,回溯一辈人共同亲历的“文化记忆”。冬季 | 虚构
(按字母顺序排列)
《哀眠》
无疾而终的爱情,棘手又充满羁绊的亲情,独立生活的困窘……作者张怡微敏锐地捕捉到时代在青年群体中投射下的情绪,对于情感、自我的探索——他们接过生活的重量,经历婚姻、离异,看见衰老、死亡,一步步识别虚荣、谎言,也辨析人的软弱、逞强。他们努力自我长成,遥远的长路变短路,直到长出自己的表情轮廓。19世纪20年代,瘟疫席卷广州,男孩罗宾死里逃生,神秘的洛弗尔教授出手相救,把他带往英国伦敦培养成人,只为使他有资格进入巴别塔内学习。巴别塔是这个世界的翻译中心,也是魔法的中心。随着学习的深入,罗宾沉醉于翻译魔法,却不知道自己和同伴即将卷入一场阴谋当中……当恶意、嫉妒、贪婪和暴力充斥这座理想之塔,是忠于自己的母语与故土,还是在异国他乡继续苟活,他们必须做出抉择。
《表演者》
《表演者》是陆茵茵的短篇小说集。这些小说看似把目光投向日常生活,书写居于其中的凡人凡事,却非简单地复刻现实,而是为晦暗不明、少被描述的不可言说之物赋形。本书主要处理这样一个问题:我如何成为我?它指向过去,也指向未来。同样一个人,能否穿透庸常生活,不被模式化的惯性束缚,找到自己,确立自己,放下自己,成为一个真的人?冬季的某一天,因意外住院的摄影师仁善,请求她的朋友——小说家庆荷立即前往济州的家里照顾她的小鸟。庆荷在暴风雪中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仁善的家。她在那里看到了仁善的家族史,那是七十多年前在济州发生的平民大屠杀:济州岛大屠杀。在暴雪中孤立的黑暗房屋中、在微弱的蜡烛下、在光与暗之间、在成千上万永恒缓慢下降的雪花中,她们恳切地思念已经不在这里的人。
《大奥 1—6》
《大奥》的故事发生在德川幕府时期,书里虚构了一场只夺男人性命的疫情,数量稀少的男性被当作繁衍后代的珍贵资源,女性则成为家族继承人、政府官员和最高执政者。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去世后,私生女千惠以父亲的名义执政,日本由此迎来了女将军掌权的时代,而将军的后宫——大奥,也从“三千佳丽”变为“三千美男”。
《来日可追》
这是一部关于上海和与上海有关的中国的长篇小说,一共分为四辑。有旧上海和新上海的场景、人物,有这个城市的骨血、脉络和灵魂的秘径。那些令人魂牵梦萦的情人,公园长椅上日复一日等待盼望的白俄钢琴师,以及惆怅中执守不弃的老克勒……不同的街区,不同的楼层,不同的时代,外国人和本地人,古人、今人和少年,却都由着旧日时光而指向未来之日。
《老实好人》
卖燕子的人、和平公园里昔日的爱人、上海郊外的老人、租房失火的城市白领、在异国恋爱的学生……这些人忽然出现,又忽然消失。他们笨拙而诚实地活着,在人世的风浪中,寻求一点爱和慰藉,看似平静的日常里,总藏着一两桩伤心事。顾湘的笔触看似轻巧自在,却写出生命的重量和不甘。
《平乐县志》
本书以平乐镇东街为故事发生地,以即将退休的县志办副主任傅祺红和其儿媳陈地菊为双主人公,串起一对青年男女的成长离合与小镇官场的世相起落。整部小说像平乐镇的一份文学档案,全景式地记录下2010年左右平乐镇东街的全貌与人心浮动,折射出小镇的城市化、互联网经济发展等诸多时代变迁的印迹。《木星时刻》为当代青年作家李静睿的最新短篇小说集。在天马行空的纸上王国,李静睿扎根于自贡,流连于北京,写爱情、觉醒、抗争与成长,时而冷酷,时而感伤,时而充满烟火气。从城镇青年安身立命的梦想,到都市男女互相缠斗的欲望,九则故事,显露出作者十年来不断变化的精神内核。
《我该走了吗》
莉利亚经历过三次婚姻,抚育五个子女长大,眼下正期盼着第十七个孙辈的降生。她一生都在帮助身边人认清自己。到了八十五岁,她开始为年少时有过一段露水情缘的故人罗兰的日记着迷。莉利亚不厌其烦,为日记里每件事添加注脚。一段持续数十年的隐秘关系缓缓揭开。火焰般的激情,湮没一切的悲痛,人心在这两极之间往返,却又不得不寻找归宿与出口,继续巡航。· end ·
作者 | 硬核读书会
校对 | 遇见
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