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st 25,正青春
25岁,青春之后,而立之前。
明明距离18岁成年已经过去了7年,可是又才刚刚走出象牙塔不久,大多数人尚在努力实现经济独立和精神独立;还未完全褪去青涩,但又逐渐“奔三”,年龄的压力接踵而至。
在发出关于“25”的征集后,我们收到了将近100份关于25岁的样本。
我们发现,25岁最大的烦恼大多是没钱,工作不顺利,理想和现实的碰壁;而最多的梦想,是希望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向往的爱情和充实的财富。
25岁,大家都在做什么呢?
我很讨厌夜晚坐车,穿梭在成都这样一个朝气蓬勃的新一线城市,车水马龙的天府大道两侧矗立着繁华的写字楼,各式各样的霓虹灯交相辉映着,居民楼里齐刷刷的亮着灯,心里油然产生了一种孤单感。
于是就诞生了我的名言:万家灯火,没有属于我的那一盏。
大学毕业以后我常常需要凌晨五六点就到公司,我没有轻易换工作因为我深知像我这样一抓一大把的普通本科毕业生比比皆是,可惜公司最终还是宣布了裁员。
但裁员也给了我新的机会去接触其他行业,遇见了宝藏同事,有的给我眼泪,有的给我笑容。
25岁这一年,我大四刚刚毕业,而我的同学们很多已经组建了家庭。我常被同学结婚的份子钱给难倒。
那时候经济困难,但请柬如期而至,我当时微信的零钱所剩无几,发了个红包,13.14元,还卑微说了几句,让他别要介意之类的话。
我该如何袒露,虽然我没有钱,但有一颗真诚祝福的心。
25岁,和很多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几位同学一起聊天,甲同学突然一语点醒梦中人,她说:“正因为没钱,我们才是好朋友。”我明明清楚,只是不敢承认。当然,我也坚信,一定有不建立在物质上的友谊。
告别了25岁,就像是新年来临一样,要规划接下来的整年。如果在26岁,唯一能让自己失望的人,也只有自己。
我是一名毕业生,25岁最美好的事是找到工作。
而最大的烦恼其实也是和这份工作相关,它和自己的专业不怎么沾边,也和自己的兴趣爱好不沾边,还免不了要加班。
在和加班抗衡、妥协的过程中,我慢慢地理解了一个成年人的世界。
长大就是不得不去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为了解决温饱啊,为了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而不是一个想逃课就逃课、不想完成作业就不完成作业,想推迟就可以推迟作业的一个小朋友了......25岁是迈向社会的一年吧。
25 岁,我辞职离开读书4年、工作3年的热带滨海城市三亚,给了自己半年的gap year。
从北纬18度的三亚去到了东经100度的青海湖,我在5个月的时间里独自背包分三次游历了东南沿海、西南和西北的14个城市。
这一年里,我最大的烦恼是对未来的焦虑,不知道自己的方向是什么。但我很开心我没有满足现状,在这一年决定作出一些改变。
第一段旅行里的苏州,后来成为了我一再回去并最终落户买房定居的城市。在第二段旅行里,我甚至结识了四年后为其工作了5年的老板。我很庆幸25岁那年自己的不安分。
在我25岁的这一年里,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研究生毕业了。
两个月前,我和室友一起快乐地拍着毕业照,憧憬着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而两个月后的今天,只有早晚的汽车鸣笛、深深埋进工位里看不见神情的同事还有屏幕上滚动的陌生指令。
在一个没有朋友的陌生城市,孤独每日都在疯狂生长。想要回家,可我的专业在那个小县城根本就没有什么工作机会。朋友圈几乎每天都有同学、朋友晒结婚证,好像25岁过后结婚很快就被提上日程,而我却连未来该在哪个城市都不确定。
初来乍到,却有一种随时想要逃离这座城市的感觉,漂泊的人不敢谈恋爱,不敢幻想未来。
这个偌大的城市里到处都是像我一样的女孩子,在别人看来我们的 25岁充满无限色彩,只有我们自己才能体会光明背后的落寞,从象牙塔里走出来,两手空空,未来不知在何处。
二十五岁那一年,我拥有了自己的房子,让我从此有了能感到温暖的港湾。
我可以在家里喝茶,看书,插花,养鱼……也可以发呆一整天,什么也不做。
毕业以来,我就是一名小学老师。已经送走了我的第一届学生,和他们携手共渡了六年,他们是我“幸福的烦恼”,现在,也仍然是我的牵挂。
今年,我三十岁。我将一头卷发送给自己,挥别了曾经二十九年的黑长直。来到这个我向往已久的年纪,它意味着我的独立而不依附,我的明智而不盲从。
我不知道未来会如何,但我依然坚定地向往爱情,等待着那个值得的人。
人们总习惯给特殊的年龄节点赋予一定意义,但回顾曾经走过的岁月,你会发现25岁也仅仅是25岁而已。人生的任何年纪,都可能成为下一个岔路口。
在此,新周刊邀请了其中4-60岁的读者朋友,一起分享了他们对于“25”的看法。
“just 25”是什么意思?
孩童回答道:“刚刚25岁。”
成年人则说:“25岁而已。”
孩童们幻想,不假思索,未来是天真浪漫。
青年们憧憬,稳健务实,前进充满着激情。
而立者回忆,稍感遗憾,过往仍有小确幸。
25年,世纪的四分之一,9125天的轨迹足以立上一座里程碑。但或许也如一位受访者所说:对于“人生”这条长河,“25”本身是再普通不过的年纪,数字本身不该被过分附加其他定义。
不管经历如何,我们依然能对生活保有热爱和探索的欲望。
还能坚持与人坦诚地交流,去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坚持运动和学习。
正值25岁的新周刊,同样面临新的挑战,但是我们依然拥有随时出发的勇气,保持新锐的锋芒。
因为无论几岁,都是just25!
✎策划丨新周刊 we are brand
✎文字丨普普、kwanyin、嘉琦、just25的可爱读者们
✎视频丨lz、lu33、京霖、桑桑
✎插画、排版丨birdy
评论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