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网25小时
2023年度刀锋图书奖推委会
(推委姓名按拼音排序)
推委会主席毕飞宇 作家,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阿乙 作家
包慧怡 作家、复旦大学英文系副教授
陈鲁豫 媒体人
陈英 译者、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
笛安 作家、人民文学奖获得者
李彬彬 昆山杜克大学环境科学助理教授
梁永安 复旦大学人文学者、文学博士
六神磊磊 作家
陆大鹏 译者、写作者
索马里 编辑
许纪霖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严飞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杨庆祥 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尤洋 策展人
张劲硕 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
张莉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赵冬梅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止庵 作家、学者
周濂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祝羽捷 写作者、策展人
年度致敬:陈尚君
他是有着40余年治学生涯的古典文献学者,是徜徉在浩瀚唐诗之海的“渡海者”,以一己之力,穷尽现有文献,辑补、重修《全唐诗》,编纂成逾1500万字的《唐五代诗全编》。他有着生物分类学家般的严谨,更有着考古侦探般的执着,判断真伪、厘清流变,重编目前能收集到的所有唐诗,力图“回到唐人立场,还原唐人作品原貌”。为了唐诗的“活化”,他奉献智慧和体力,也付出年华与才华;他让我们看到,何谓求真、何谓坚守、何谓传承。
2023年度刀锋好书
(按出版时间排序)
《春山夜行》
韩松落著,译林出版社,2023.2
它是韩松落的首部小说集,一部创作时间跨越了30年的个人成长史。在韩松落的文字中,朴实和繁盛共存,故事里的人们扎根于日常,却都有着诗意的存在与生活。跨越城市与乡村,跨越欢喜与哀愁,隐藏在字里行间的自省与深情,略显陈旧的世界,就此有了动人的生命力。
《图像与爱欲:马奈的绘画》
沈语冰著,商务印书馆,2023.2
它是国内第一部马奈主题著作,也是一堂精彩纷呈的艺术大师课,学者沈语冰运用各种方法论,引领我们从“图像”和“爱欲”这两个面向进入马奈的世界。他剖析马奈对前人画作的戏拟与重构,细读马奈对亲密关系的描摹与体认,肯定马奈对时代命题的处理与表达——而后者,更能让同样处于转折年代的当代人共情。
《盐镇》
易小荷著,新经典·琥珀∣新星出版社,2023.2
这是一位女性笔下十二位女性的故事,也是一支温情的笔下十二段艰难的人生。易小荷记录家乡这群被忽略的女人如何被环境及家庭压迫、为陈规陋习所缠身,也记录这个小镇和无数小镇曾经或正在上演的、关于女性的古老轮回。她试图通过字字泣血的故事,推倒破碎的过往,让我们往前再走一步。
《太白金星有点烦》
马伯庸著,博集天卷∣湖南文艺出版社,2023.6
它是一段戏谑的名著改编,一个错位的现实主义神话,一面洞察人心的职场照妖镜。尤其在人们高强度反思职场和职业、反复追问个体价值与边界的今天,它有着远远超出小说情节的分量。“西游世界”中一闪而过的神仙,经过一番衍生,竟给国人熟悉的人和事增添了新的意味——观照当代生活、观照当代人,它巧妙地搔到痒处,让我们在发笑后酸楚。
《国王的游戏》
大头马著,理想国∣北京日报出版社,2023.8
它是大头马在异想世界的一次“东游西荡”,读者只需追随她,在她编织的语言游戏中游走,如玩家般代入其中的角色。从ai测试、神秘药丸到明日方舟,虚拟与真实、故事与现实在文本中交汇、折叠,丰沛的想象力则赋予其张力。“旁观者”视角、成熟又多变的表达、在切入与抽离之间的“临时性”,已然成为大头马的个人标签。
《将熟悉变为陌生:与齐格蒙特·鲍曼对谈》
[英]齐格蒙特·鲍曼、[瑞士]彼得·哈夫纳著,王立秋译,南京大学出版社·守望者,2023.8
这是一位学者对世人最后的嘱咐,也是一位老者留给世界最后的情书。两位对谈者,一个好奇,一个健谈,以充满智慧和温情的对话,呈现了一辑包罗万象的“世界级播客”。鲍曼毕生对当代性的认识,对整体社会的研究,对世界的关怀,浓缩成一个个通透、朴实的句子,旨在从熟悉的事物中挖掘洞见,在不确定的当下寻找希望与热忱。
《人海之间:海洋亚洲中的中国与世界》
杨斌著,北京贝贝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9
这是一场始于南宋古船“泉州一号”的航程,学者杨斌从船、物、事、人入手,串联起从“海洋中国”到“海洋亚洲”的历史叙事。他引入海洋视角,打破长久以来的“唯陆地论”,将中国放置于海洋世界加以审视。从“草原与马”所代表的“内亚性”转向“大海与船”所代表的“海洋性”,人与疆域、历史与现实的全新关系也得以展开。
《哀眠》
张怡微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10
从《四合如意》到《哀眠》,张怡微持续描摹“世情”,与当代生活对话。不同的“双城记”、不同代际女性的境遇、不同关系的重组,在她冷静、克制的笔触下一一展开。如同蒲松龄撰写《聊斋志异》,张怡微的素材也大多来自各种新闻,她的书写,也由此跳脱个人的生命体验,与更广阔的外部世界相连。
《巴别塔》
[美]匡灵秀著,陈阳译,中信·无界∣中信出版集团,2023.10
这是一部关于语言、翻译和魔法的奇幻故事,语言即魔法,魔法源于翻译时丢失的语义,但它并不止步于奇幻。作者匡灵秀对语言魔法和“刻字银条”的设定,恰恰对应大英帝国19世纪对外扩张的两大利器——语言与白银。当历史走向转折点,书中人物面对是否需要忠于母语和故土的抉择时,作者提醒道:“别忘了你是谁。”
《我该走了吗》
[美]李翊云著,张芸译,群岛图书∣上海译文出版社,2023.11
它是中文世界期待已久的作品——华裔作家李翊云首部被译成中文的长篇小说;它结构精巧,立意独特——它不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不是《魔山》,不是《玫瑰的名字》,而是关乎对于记忆、时间等议题的争夺,实质上是女性对男性叙事权的解构;它希望读者进入,同时希望他们保持足够的耐心——李翊云说过,文学应当让人感受到世界的繁复。
《法律的悖论》
罗翔著,果麦文化∣云南人民出版社,2023.12
它关乎形而上的法律精神,也关乎近年来那些牵动人心的公共事件。作者罗翔并未隐身文字之后,而是与万千读者并立,以法律的透镜凝视社会万象。在喧闹的时代,罗翔的思考是宝贵的——机敏而不失理性,冷静而常怀温情,在面对关键议题时,人们习惯了等待这样的声音。他的思考提醒人们,法律从不万能,长存的是法治精神。
《老友、爱人和大麻烦:马修·派瑞回忆录》
[加拿大]马修·派瑞著,陈磊译,译林出版社,2024.1
这是一部坦诚的、毫无保留的个人传记,同时也是一部“忏悔录”。马修·派瑞将自己内心的脆弱、面对亲密关系的恐惧、成瘾的欲罢不能和盘托出——即便代价是让读者对“钱德勒”这个角色感到幻灭。过去和当下、成功与失败、喧嚣与孤独、沉沦与希望,马修·派瑞将之并置,并献给“所有受苦的人”。选择袒露并讲述自身,已经是最大的勇气。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杨素秋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24.1
这是一个关于图书馆和阅读的故事。当爱书人的梦想遭遇现实,守住“最后的阵地”,以此对抗所谓“惯例”,于学者杨素秋而言,就是守护那些因为图书馆而联结起来的一个又一个的人,守护对阅读的信念。正是这份守护,让作者本人及读者获得温柔而又强大的力量。种子已经播下,在时代的洪流中,改变已悄然发生。
《文学之冬:1933年,希特勒统治下的艺术家》
[德]乌维·维特施托克著,陈早译,万有引力∣广东人民出版社,2024.1
在大多数人未曾察觉时,文学艺术总是率先感知时代的体温。这本书定格于1933年,通过那些短暂又紧张的记录,我们便可知道,日后的一切并非偶然。德国的冬天没有童话,集体性的狂热和覆盖于文学身上的积雪,在1933年年初共存。“希特勒统治下的艺术家”——一个似乎在浩荡历史中无足轻重的视角,却恰恰精准地记录和预言了浩荡历史本身。
《格》
随机波动编,明室lucida∣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4.2
它是一本难以定义的出版物,唯一确定的,可能是编者希望在这个漂浮不定的年代拥有属于自己的“实在物”——因为它将是某种“在场”的见证。编者就像策展人,从“格”这个生活中最常见的单位延伸开去,通过多种文体、图像、设计语言乃至材质的组合,搭建了一个纸上主题展。而“格”的多义性,正是当下的注脚。
年度诗人:张定浩《山中》
提名:胡续冬(《一个拣鲨鱼牙齿的男人》)/李元胜(《我和所有事物的时差》)/梁小曼(《红的因式分解》)/王计兵(《赶时间的人》)/张定浩(《山中》)
他是文学评论写作者、诗人,也是一名父亲——于他而言,“父亲”身份最为重要。从《我喜爱一切不彻底的事物》到《山中》,在生活的间隙,他缓慢地写诗,产出不多。他自比为“一个既近视又老花的人”,需要时间和距离去应对当下的直接经验——那正是他的诗作的起点,就像他写《在上海想起薇依》那样。
年度青年小说家:宥予《撞空》
提名:黄竞欧(《鹦鹉暂停刷牙》)/慕明(《宛转环》)/杨知寒(《黄昏后》)/叶昕昀(《最小的海》)/宥予(《撞空》)
一位青年作者,将自己的生活融化在一本名叫《撞空》的小说中。他的讲述是精确的,展现了当下年轻人复杂的心态;也是具体的,一座城市的画卷,随着情节的推进,缓缓铺展开来;更是诚挚的——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青年作者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所展现的能量。
年度设计师:朱赢椿《豆腐》
提名:ablackcat.io(《被遗弃的日子》)/陆智昌(《疼痛部》)/山川(《大卫·鲍伊访谈录》)/尚燕平(《横断浪途》)/汐和(《明亮的夜晚》)/朱赢椿(《豆腐》)
有着20余年图书设计生涯的他,如今有了选择的自由,那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书——比如与《肥肉》一脉相承的《豆腐》,以及令他乐此不疲的“虫子”系列。在这个新锐设计师纷纷涌现的快时代,他决定沉淀下来,与万物生灵对话,最终实现与自己对话。他更愿意被称为“自然主义者”,而他的灵感,根植于大地与日常的想象。
年度译者:俞冰夏《无尽的玩笑》
提名:马跃溪(《细节:一部离作品更近的绘画史》)/王立秋(《将熟悉变为陌生:与齐格蒙特·鲍曼对谈》)/俞冰夏(《无尽的玩笑》)/曾小楚(《特洛伊的海伦:女神、公主与荡妇》)/庄亦男(《草中鸽》)
她可能是世界上读完《无尽的玩笑》的少数人之一——在翻译这部长达100万字的小说的4年时间里,俞冰夏仿佛徒手在荆棘丛中探路,跟大量的生僻词、自创新词,以及“需要在纸上演算才能弄清楚结构的长句”进行战斗。完成这样的工作,勇气、毅力、耐心,缺一不可——俞冰夏做到了。
年度非虚构作者:陈保平、陈丹燕《蚌壳与珍珠:上海武康大楼居民口述》(上图)
张小满《我的母亲做保洁》(下图)
提名:陈保平、陈丹燕(《蚌壳与珍珠:上海武康大楼居民口述》)/江鹅(《俗女日常》)/林小英(《县中的孩子:中国县域教育生态》)/[美]沈恺伟(《洋盘:迈阿密青年和上海小笼包》)/杨本芬(《豆子芝麻茶:和妈妈的最后絮叨》)/杨素秋(《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张明扬(《入关》)/张小满(《我的母亲做保洁》)
陈保平、陈丹燕《蚌壳与珍珠:上海武康大楼居民口述》陈保平、陈丹燕夫妇热爱上海,他们探访武康大楼,因为人人都能看到这座网红公寓的“蚌壳”造型,看到它的光华,却鲜少有人留意到游走其间的颗颗“珍珠”。他们的记录,还原了每一颗“珍珠”的色彩:那些百年间往来于此的住客与过客,那些历史的当事人与见证者,知名或不知名的人,许多寻常的个人生活,拼接成壮阔的历史。
张小满《我的母亲做保洁》女儿张小满用文字悉心记录了母亲的生活悲喜,而母亲用劳作诉说着社会的流动轨迹。母女二人对生命、对彼此的体悟,共同写就了弥足珍贵的记忆。张小满勤勉地捡拾着普通人一生中的种种碎片,借母亲之手擦亮世人的眼睛:在作者与女儿之间,在母亲与保洁员之间,在故乡与大城市之间,去找到、看见那些被遮蔽和遗忘的日常。
年度学人:陶然《人地之间:中国增长模式下的城乡土地改革》(上图)
王小伟《日常的深处》(下图)
提名:蔡斐(《1903:上海苏报案与清末司法转型》)/[德]韩炳哲(《妥协社会:今日之痛》)/刘勃(《世说俗谈》)/谌旭彬(《大变局:晚清改革五十年》)/陶然(《人地之间:中国增长模式下的城乡土地改革》)/王小伟(《日常的深处》)/吴铮强(《官家的心事:宋朝宫廷政治三百年》)/郑雅君(《金榜题名之后:大学生出路分化之谜》)
陶然《人地之间:中国增长模式下的城乡土地改革》陶然的勇敢之处,在于直面当下对本国现实观察严重不足的问题,从经典经济课题中寻找新的路径和方法,提出分析框架与解题思路。他通过分析中国经济40年来的核心增长模式与高速增长的秘诀,挖出深藏在土地问题中的机会和隐忧,以中国社科工作者的责任,推演未来变化的方向。
王小伟《日常的深处》王小伟是知识技术化、日常化的先行者。他带着《日常的深处》,从讲堂之上来到普通人身边,让艰深的哲学真正成为日常思考的方法,让迷茫的生活道路得以通往清明透彻的深处。他让科技伦理、技术哲学研究以“低技术”的方式得以传播,为世人分享反“内卷”、反“智商税”、反消费主义的行之有效的策略。
年度旅行文学:七堇年《横断浪途》
提名:侯杨方《这才是丝绸之路:重抵历史现场的行走》/七堇年《横断浪途》/文泽尔《孤独的旅行家》/杨平《高堂粉墙烛下见:中国山西乡村古壁画探幽》/园有桃《庆祝什么也不干的一天:智利生活手记》
作家七堇年纵身跃入横断山脉的纹理中,用3年时间,一次又一次地与雪山、湖泊、牦牛以及各种不确定性打交道。游记中,可见风景,也可见诗句与音乐、内心与自我。于她而言,旅行是流动的盛筵,是反日常的突围、短暂的逃离,是为了回答我们该如何正当地生活。于是,透过她的文字,我们也能与远方遥相共鸣。
年度博物写作:聂荣庆、曾孝濂、杨建昆《菌中毒》
提名:陈水华《形理两全:宋画中的鸟类》/陈涌海《寻芸记》《寻蟫记》/聂荣庆、曾孝濂、杨建昆《菌中毒》/韦晔《荒野的回声》/周颖琪《车墩墩野事记》
这是一部由三位“菌子观察家”共同完成的云南地方志。聂荣庆负责文字,以菌子为媒介,串联起云南的风物和人情;“中国植物科学画第一人”曾孝濂与博物画家杨建昆则通过栩栩如生的博物画,展现菌子之美。菌子之于云南人,意义远大于食物,“菌中毒”一语双关,既指不当食用导致中毒,也指沉迷于菌子不被现代化进程驯服的魅力。
年度绘本:寂地《不属于我的城市》
提名:[美]阿特·斯皮格曼《鼠族》/寂地《不属于我的城市》/[日]九井谅子《迷宫饭》/刘允《下一个春天》/[日]山田钟人、阿部司《葬送的芙莉莲》
这是一部献给漂泊者的童话,一场探寻自我与梦想的奇妙之旅。寂地用一如既往的清新画风与温暖文字,描绘出一个个细腻而治愈的故事。“在不属于我的城市,寻找属于我的路”,这是寂地对过去青春的一次回望,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轨迹。
年度出版品牌:文学纪念碑
提名:薄荷实验/广东人民出版社·万有引力/南京大学出版社·守望者/文学纪念碑/新行思/知乎book
它以《纳博科夫传》起步,创立17年来立足作家传记、回忆录,兼及诗学批评,既有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这样的皇皇巨著,也有《诗的见证》这样的轻灵小品。它于2023年推出的《米沃什传》,是读者寻求的那种高思想密度、高启发性,“以一当十”的杰作。它带领我们重新发现一位位经典作家,并经由阅读进入历史、进入不同的文化。
年度最具改编潜力作品:何袜皮《易碎品》(上图)
李静睿《木星时刻》(下图)
提名:何袜皮《易碎品》/李静睿《木星时刻》/李唐《上京》/妚鹤《她对此感到厌烦》/郑在欢《雪春秋》
何袜皮《易碎品》当一个藏着秘密的主人公被塑造成功时,一个悬疑故事就已经成立。何袜皮这次走得更远,她写了一群藏着秘密的人。于是,我们所看到的文字,仿佛是秘密与秘密之间发生剧烈化学反应之后的爆炸物。我们阅读的是一片重整的废墟,它告诉我们,人心是不可知的。
李静睿《木星时刻》在这个关于未来的故事里,有末日危途,也有令人眼眶微热的缠绵情谊。文字编织了罗网,也留给主人公们逃生的缝隙。李静睿用细节展现了人工智能带来的危机,也用酣畅的文笔讲述人可以因为爱、因为自由而有望得到宽恕。
年度文化创意空间:樾 space
提名:阿那亚金山岭/成都寻麓书馆/深圳坪山美术馆/跳海酒馆/樾 space
樾 space是一棵树,一棵生长在现代楼宇中的树。根系顺着城市的肌理延伸,枝叶在时间的风里摇动,人们的思索和疑问、好奇与关心,是滋养这棵树的养分。樾 space有很多窗口,可以眺望城市内外的不同景观,恰如我们总有不同的视角,反复解码这方文化空间。越来越多的人在树下流连,与艺术品相遇、与陌生的人相遇、与自己相遇,在附近发现美好,在树荫下看到生活的纵深。
年度文化公益:小河与寻谣计划乐队
对小河来说,这是一次从独立歌者到文化使者的转身,他正致力于一次与时间的对话和赛跑,为的是抢救那些正在逝去的歌声。小河与寻谣计划乐队奔走于各个城市的街头巷尾,通过歌唱连接人与土地,爱与记忆,音乐与文化,过去与未来,让那些濒临失传的文化记忆,重新在巷弄和脑海中回响。
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