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生活趋势报告
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2023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为房地产“定调”,明确提出了“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我国房地产行业也随之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023年12月7日,中指研究院在“2023中国房地产大数据年会暨2024中国房地产市场趋势报告会”发布《中国房地产市场2023总结 & 2024展望》(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指出,“定调”之后,2023年各级政府部门开始频繁优化楼市政策,力促房地产市场的运行平稳。
2023年12月19日,湖北宜昌。一个楼盘外建起的大象塑像。(图/视觉中国)
最终,我们能看到2023年的政策环境,接近2014年最宽松的阶段。报告还指出,由于2023年居民收入预期弱,对房价下跌的观望也仍然存在,这些因素依然制约着房地产市场的修复节奏。
中指研究院经过一年的研究观察,并对全国代表城市的新建房、二手房、土地市场的供求规模及价格走势进行了分析,发现2023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全年维持调整态势。
中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瑜是此项报告的主要参与者,也是房地产市场研究板块的带头人之一,她表示:“2023年的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态势并没有改变,整体上来看,全国现房的销售要好于期房,二手房的表现也要好于新房,核心一 二线城市市场的表现好于三四线城市;房企销售业绩继续下滑,相较而言,央国企的表现‘韧性’更强。”
黄瑜在接受《新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展望2024年的房地产行业,根据“中国房地产业中长期发展动态模型”测算,全国房地产市场将呈现“销售规模仍有下行压力,新开工面积、开发投资或继续回落”的特点。
在需求端,预计2024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4.9%;乐观情形下,随着宏观经济持续恢复,居民置业意愿有所好转,叠加城中村改造如期推进,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或可实现小幅增长。
中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黄瑜
核心城市的住房需求仍较为旺盛,低能级城市住房出现过剩
《新周刊》:2023年12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1月的房价数据,国内楼市还在加速下坠,不仅房价下跌的城市数量继续增加,而且房价的跌幅也是越来越大。实际上,中指研究院在此之前就已经观察到了这一点,请为我们具体分析一下。
黄瑜:说到房地产市场,可能大家最关心的,就是房价涨了还是跌了。
我们能看到,2023年的二手房的价格有所下跌,但新房价格还算平稳。根据中指数据,2023年1—11月,百城新建住宅价格累计上涨0.16%,主要受政策管控以及部分优质改善楼盘入市带动等因素的影响。百城二手住宅价格累计下跌3%,至11月,已连续19个月环比下跌,连续6个月环比下跌的城市数量超90个。
由于二手房的跌幅相对较大,“以价换量”下,二手房市场保持一定活跃度,再加上购房者担心期房交付问题,更多需求转向了二手房市场。2023年,重点城市二手房市场的表现也明显好于新房,1—11月,全国重点15城的二手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长超30%。
此外,从新房销售来看,2023年现房的销售好于期房,1—11月全国商品房现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7.4%,而期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3.2%。根据中指监测的代表城市数据,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同比增长约3%,二线代表城市同比下降2%左右,三四线代表城市同比下降约10%,可见核心城市的政策优化产生了一定积极效果,核心一二线城市的市场表现要好于三四线城市
。从政策端来看,根据中指监测,2023年1—11月,全国有200余个省市(县)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超过了600次,多数城市限制性政策基本放开。从需求端来看,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释放,政策侧重降低购房成本、降低购房门槛,畅通一 二手链条。
南京、合肥、济南、青岛等14个二线城市全面取消了限购政策,广州放松近郊限购,一线城市全面下调首付比例、降低房贷利率,京、沪、深优化普宅认定标准,政策优化力度不断加大。
《新周刊》:2023年,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黄瑜: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是一个逐渐动态调整的过程。
房地产行业自1998年房改拉开市场化大幕以来,伴随着人口的快速增加、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住房需求旺盛,而供给明显不足,供不应求问题较为突出。
经过20多年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当前,居民住房需求基本得到满足,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我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38.6平方米,户均已经实现一套房。
与此同时,近些年,我国人口总量增长不断放缓,城镇化进程亦放缓,如此看来,人口对住房需求的支撑力度正在进一步减弱,总需求弱化。
2023年9月22日,江苏淮安。当地市民在楼盘销售中心选房。(图/ic)
2023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为房地产“定调”,明确提出“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意味着我国房地产行业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居民住房结构性问题仍较为突出,核心城市因人口持续流入等因素影响,住房需求仍较为旺盛,居民住房尚未得到满足,而多数低能级城市住房出现过剩。
房地产市场的恢复仍较为缓慢,存量二手房有望保持活跃
《新周刊》:展望2024年,如何看待房地产市场的恢复?你认为最值得关注的是哪方面?
黄瑜:2024年,房地产市场恢复的节奏跟购房者预期和信心密切相关,购房者置业预期的修复需要供、求两端政策发力,所以政策端的发力方向值得关注。
其中,“三大工程”将是政策发力的主要方向,特别是城中村改造相关配套政策若能实质性落地,对供、需两端均将产生积极带动。另外,房企资金支持政策或进一步落实,“三个不低于”有利于改善企业融资环境。
第二个值得关注的,是新房的销售。
可以预见的是,2024年房地产市场的恢复仍较为缓慢,但由于不同城市的分化仍较为明显,预计一线城市政策仍有较大优化空间,且城中村改造进程有望加快推进,优质供给增加也有望对市场形成一定支撑。预计2024年,一线城市新房销售面积继续稳中有增。
另外,由于二线城市近两年商品房销售面积明显下滑,已经回落至2012年的水平,与2022年基本持平,新房销售底部企稳态势渐显。随着市场量价逐步调整到位,近两年市场“超跌”的城市需求有望出现修复。
三四线城市增量政策有限,且多数城市人均住房面积和存量已经较大,后续新房市场规模受限。预计2024年,三四线城市的新房销售规模仍延续下行态势。
《新周刊》:根据你提到的全国新房、二手房市场的销售走势,在你看来,2023年的存量房能顺利找到买家吗?
黄瑜:2024年,中性预判下,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约4.9%,全国新房市场仍有一定调整压力,但随着政策的持续发力,市场整体有望逐渐筑底企稳。
从二手房来看,近期,住建部副部长表示,2023年1—11月,全国二手房交易量占全部房屋交易量的比重达37.1%,且1—11月,一、二手房合计成交量实现了同比正增长。
当前居民就业、收入状况及预期尚未完全恢复,房价下跌预期仍较强,房企风险尚未出清,等等,市场观望情绪仍在。短期来看,二手房市场在“以价换量”以及政策优化带动下,预计有望保持一定活跃度,但是在高基数下,成交量同比表现或存在一定压力。
可以预见,存量房中,性价比较高或配套完善的小区,在政策端助力以及价格调整到位下,销售压力预计较小;而老旧小区或价格过高的小区,销售难度预计仍较大。
2024年住房保障体系将进一步调整与完善
《新周刊》:2023年以来,中央多次在重要会议中提及“三大工程”,也就是“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在你看来,政策趋势为什么会向此倾斜?
黄瑜:首先,从宏观经济来看,当前我国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稳固,2024年低基数效应减弱,维持5%左右的gdp增速仍需宏观政策持续发力。而且在投资端,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仍是主要支撑,房地产市场尚未企稳,或延续对投资的拖累。
此外,还有不容忽视的“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海外需求不足”等因素,消费端仍受疫情带来的“疤痕效应”影响,短期内储蓄或仍是居民的主要选择。2024年,消费或延续温和修复,超预期走强的概率较低。
2023年以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三大工程”的重要性,如今“三大工程”已经成为稳投资的重要抓手,2024年将是加速推进的一年。
其中关于“城中村改造”的各地实施细则预计将陆续出台,一批项目有望进入实施阶段,在供、需两端支持房地产市场企稳。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是“城中村改造”的启动之年,“城中村改造”对房地产销售、投资的实际拉动或有限,但对预期影响至关重要。
“平急两用”或与低效、闲置的基础设施结合,因地制宜实现资源再利用。同时,“平急两用”与乡村振兴结合,也有利于更好带动偏远地区投资,充分发挥稳投资作用。
《新周刊》:2023年8月,国务院已经审议并通过了《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关于保障性住房的政策趋势,未来可能还有哪些调整?
黄瑜: 《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14号文”)提出了配售型保障房建设和筹集、保障对象和标准、配售和管理、支持政策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
配售型保障房的提出,使我国住房保障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市场 保障”的住房双轨制将逐渐形成。
从住房类型上看,“14号文”要求“协调好保障性住房与商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等的关系”,未来,共有产权住房等其他销售型政策性住房或将退出历史舞台,而统一由配售型保障房取代,我国住房保障体系将进一步调整与完善。
2024年,保障房实施策略也有望逐渐明晰,预计各地将“因城施策”建设保障房,以需定建,大部分城市或以盘活存量为主。
《新周刊》:如此看来,未来,住房的投资属性会渐渐消逝吗?
黄瑜:2016年中央首提“房住不炒”,近些年“房住不炒”已经深入人心,购房者置业更加理性,住房的居住属性不断强化。近两年,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多地新房、二手房价格处于下跌通道,投资需求已明显减少。
从中长期角度来看,市场供不应求是导致房价大幅上涨的根本原因,但是由于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近两年监管部门不断调整配套政策,明确要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的新机制,“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也将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平衡。
总而言之,未来,房价较快上涨的动能已明显弱化,住房也将进一步回归居住属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