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生存
8月底的时候,终于抽出时间去看了新海诚的新片《天气之子》。这部7月中旬在日本上映的动画电影,目前票房已突破100亿日元,更被日本电影制作者联盟选定为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参赛作品。如果不久的未来《天气之子》得了奥斯卡奖,估计票房成绩还会上升,直追三年前票房达250亿日元的《你的名字。》。
新海诚在接受日媒采访时说,他对于票房收入无所谓,不过,在制作这部新片时,倒是想到过因为《你的名字。》的影响力,预测会有很多人来看。而且,考虑到网络时代sns上各种过于强调“政治正确”的发言,他在这部新片里也没有传达预设立场的价值观。“当一个社会只有‘正确’在流通时,真正的心情就被扼杀了。”
《天气之子》的确保持了一种“真正”的心情,一种属于“平成废物”的“不想拯救人类,只想拯救自己”的心情。电影设定的时间是令和三年即2021年的夏天,16岁少年帆高从家乡伊豆离家出走,独自一人来到了东京,邂逅年龄相仿的少女阳莱。令和三年的东京,大雨下个不停,人们开始寻找“100%的晴天女孩”。而阳莱正是这个“100%的晴天女孩”——只要她开始祈祷,天空中就会出现一缕阳光,并局部放晴。孩子们的运动会、年轻伴侣的婚礼、盂兰盆节渴望和逝去的亲人相聚的老奶奶……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有需要阳光的理由,人人都在没完没了的大雨中渴望阳光、渴望晴空万里的日子。离家出走的帆高、失去父母必须独自抚养弟弟的阳莱,两人联手,通过为人祈祷晴天赚取生活费。所到之处,“晴天女孩”阳莱大受欢迎,他们赚到了比预期还要多的钱。
可是,阳莱慢慢发现,每祈祷一次天晴,自己的身体就变得透明一点点。最后,阳莱终于变成了“打生桩”,换来全日本阳光灿烂的好天气。打生桩是一种民间建筑习俗:古人认为动土建房会惊动一方神灵或冤魂,会破坏风水,动工之前要在工地上活埋童男童女作为祭祀,以确保工期顺利、吉星高照。据说这一习俗源于鲁班,古代日本也有过类似习俗,称为“人柱”。
而新海诚的“不正确价值观”从这个时候开始体现:帆高拼死摆脱来领他回家的警察,疯狂地奔向被困在积雨云中、变成了“人柱”的阳莱。帆高救出阳莱后说道:“不用管什么天气!就让这天气发狂好了!行了!阳莱,你不做晴天女孩也没关系!这个世界永远不再有晴天,也没有关系。与晴空相比,我只需要阳莱;与很多的幸福相比,我只需要阳莱。”这样的台词,大概只有新海诚这样有深度中二病的人才写得出来。“中二病”正是新海诚电影的一个显著特征,也就是价值观不正确但绝对真实的“真正的心情”:青春、纯粹,为了爱,可以放下整个世界。
新海诚的中二病不仅仅体现在台词上,更多的是体现在叙事方式上:他的动画,画风一如既往的唯美。下个不停的东京大雨,每一滴雨水都非常写实,有一种超级大片的画质感。一开始看到电影纯美而博大的画风,以及各种铺垫,你以为他要讲一个大题材、大手笔的宏大故事,但看到最后,却发现故事刚开了头,或者讲到一半,便匆匆收尾了——这是典型的孩子式叙事方式。小孩子讲故事才会这样。
这位心中住着一位少年的中年导演,似乎缺乏完整地讲好一个好故事的能力——这就是他与宫崎骏之间的距离。宫崎骏的每部电影,故事都是完整的,且全程节奏张弛有度。而新海诚的电影,通常是前半部分铺垫太多,本来想讲一个有细节的好故事,但讲着讲着发现时间不够用,到了后来不得不匆忙结束,马马虎虎地自圆其说。最明显的例子是早期的《言叶之庭》——一部虎头蛇尾、美轮美奂的动画电影。新作《天气之子》比起《言叶之庭》确实好多了,但虎头蛇尾的叙事方式依旧留痕。
新海诚的内心还没有脱离孩子气,所以他的电影总显得那么中二,叙事方式不老到不成熟。但也正因如此,他的电影洋溢着活力与纯情,也是其魅力所在:你明明心里觉得“这是个多么幼稚的故事啊!”,但仍然忍不住要给他一个赞许的、鼓励的眼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