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视频
作者 | 詹世博
编辑 | 萧 奉
题图 | 夏军青 孔大吉
封面 | 哔哩哔哩 up鲍小光土味三国
鲍小光把二楼的木材一根一根运下去。
从鲍工到“鲍导”
冬天是最痛苦的,拍的时候要拿手机和台词,很冻手,戏服下面的衣服穿得又多又厚,拍出来也不好看,结冰的时候打戏也不好拍;夏天的时候,手机会发烫,每拍一个镜头就需要停一下,大家只能在太阳底下干等着,每个人都晒得黢黑黢黑。
鲍小光把战绩贴在家门口。
鲍小光说,
“太专业,就会失去土味的灵魂”
夜晚搭建城楼。
半夜的田地空无一人,只有鲍小光敲击木头的声音。每次击打 ,田野的另一面都会飘来延迟却清晰的回音。天空就像半圆形的剧院屋顶,站在舞台中央的鲍小光,正在修筑他的梦。而田野的另一面,有一排弧形的路灯,远远望去,像是台下的观众,正举着闪光灯。
田野的另一端,弧形的路灯。
鲍小光的脑中冒出曹操“一夜筑冰城”的故事,但很显然,他的做法不像曹操那般以巧破力,在很多人眼中,这种摄制方式或许颇为“奢侈”。
毕竟,花费极大精力搭建的场景在剧中似乎并没有起到关键作用,一处实景只能拍5-6条短视频,且多数场景在拍摄后都无法保留。但鲍小光坚持要搭实景,“虽然用了几个镜头,但是该有的都得有,空荡荡的不好看”。
道具制作亦如此,演员们佩戴的帽子、战袍和武器,都由鲍小光亲手绘制。“它就是一个装饰,你也得给它弄出来,要让视频尽可能接近古代战场的真实场面”。
亲手绘制的帽子,耐克logo代表将军,阿迪logo代表士兵。
拍摄当天,鲍小光的院子总会变得异常拥挤。演员们很少迟到,“叫了10个但是来了12个”是常态。
在这个片场,戏服和道具都放在院子的显眼处,装在两只白色的桶里任人挑选。群演们的注意力都在服装上,人人都说“给我留件好看的”,至于接下来要拍摄的内容,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追问。他们都说,“不用问,反正都是好事”。
戏服之下,都是牛仔裤和运动鞋。
懵懂的不只群演,还有主演李东华。尽管出演一年之久,但他对“丞相”这一角色依旧很陌生,对于捧红他的流量机制,更是一无所知。
用锅底灰给丞相化妆。
由于常年饮酒,他的手一直在抖,记忆力也迅速退化。记不住台词的时候,他会给自己施压“下次一步到位!”但错误依旧无法避免,最多的一次,他那场戏连续拍了22遍。
台词中出现“微信”,但“丞相”并不知道微信为何物。
在这间野生剧组里,主演们往往都是在开拍前才熟悉剧本。一个常见的流程是:先拍群演、再拍打戏,最后补一些主演的镜头。因为对群演们来说,“下午接孩子”这件事的优先级高于一切。
打戏是鲍小光在开拍前一天晚上唯一会担心的环节,因为拍摄的效果并不可控。有搞武术的人提出可以来指导合作,但鲍小光担心还要包吃喝,费用太贵,并未对邀请表现出热情。鲍小光认为,“太专业,就会失去土味的灵魂”。
适合拍摄的器材只有一部手机,这就意味着,只要有景别和机位的不同要求,演员们就需要重新再拍一次。整个拍摄中,唯一接近现代影视制作产业的词汇是“特写”。台词的更改也是随意的,有人提出建议,鲍小光会乐于接纳,哪怕对方只是陌生的围观者。
拍戏的过程中,剧组总会吸引不少路人驻足观看。
四月的阜南,风总是很大,拍摄时常常会有卡车经过,几乎每一位司机都会停下来拍照。漫天尘土之中,一位司机摇下车窗,对剧组大喊:“下一步你们肯定要红”。
“你看我这个长相,
能拍什么视频?”
鲍小光确实红了。
刚做视频的第一年,他觉得粉丝破万并非易事,结果年底时,粉丝达到20万;第二年,他把目标定为30万,结果再次高于预期,他的粉丝数突破40万。
开始有媒体对他产生好奇,也是在那个时候。那是去年11月下旬的一个晚上,当鲍小光刚刚结束拍摄,打开视频软件时,他收到一条不同于以往的私信:你的电话多少,我想采访你一下。
鲍小光的第一反应是:要钱吗?要钱就不干。
在反复确认不收费之后,鲍小光与记者开启了一场持续半小时的问与答,“应付媒体比拍段子累多了”。结束之前,对方说这次采访可能会上热搜,让他留意一下。他问对方:热搜是什么?
随后的几小时,他成了登上热搜的人。第一次知道火了的感觉,鲍小光“一晚上都没睡着,就是高兴。”
成名后,他明显感受到了父母态度的变化,他们不再像之前那样指责他“不成家也不干正事”。周围的人也调侃,以前是“跟着鲍导混,两天饿五顿 ”,现在是“跟着鲍导混,两天吃九顿”。
鲍小光买过场记板,但是也没用几次。
整个剧组里,看不懂剧本的李东华却是入戏最深的那个人。走在路上,越来越多的人认出了他,大家会叫他“丞相”,他也会不厌其烦地回应“何事如此惊慌”——那是剧中的经典台词,很多人都是因为这一句话记住了鲍小光,也记住了丞相。
采访时,李东华时常无法准确回答我们的提问,或许是因为情绪复杂,聊着聊着,李东华就唱了起来:“我当丞相真不赖,三间屋子一个院。上点关注上点赞,长年关注几百万。”这些歌词,也都是这位不识字的老人自己编的。
有点名气的李东华,似乎也有点“飘了”。他曾在一次醉酒后对大家说:“我是丞相,你们就得听我的”。众人只当他还在戏中。
大多数群演第一次去的时候并不知道是做什么,但去了一次之后一般不会拒绝第二次,因为这比他们做计件式小工转外快轻松得多,虽然演一次只能得到30块。
更多的人选择成为鲍小光的听众。成为阜南网红后,有不少人来向鲍小光取经:“你看我这个长相,能拍什么视频?”
鲍小光信奉“肯吃苦”“够搞笑”“独一无二”是他出圈的原因,因此,他也会给出“多去尝试,别怕失败,剧本好了自然就火了”的建议。
但偶尔,鲍小光也会回过头,去思考“当时那个热搜到底是咋操作的”,他承认“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如果有人给他炒作一下,说不定就能“挣到钱”,可惜现在已经错过了。
他开始在理想和现实中纠结。鲍小光把自家打扮成一个颇为专业的影视工作室、在家门口立一块牌子,写着“国际影视基地”,他说“这样有氛围感,粉丝拍照也方便”。但同时,他也否认了想把家乡变成下一个横店的野心。“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不要太依靠资本,依靠不好。”
鲍小光搭建的影视基地标识。
尽管账号在不少行家眼里已经很成熟,但他依旧排斥直播带货和广告植入。
在鲍小光看来,出名似乎比赚钱更重要,“希望今年粉丝量可以破百万”“我拍视频的最大动力就是成为名人,但不是什么流量都要”。
鲍小光自己写的剧组分工,但这些人名都是虚构的,活大多都是鲍小光自己干。
聊到常见的直播方式,如“打pk输了画脸”时,他会极为抵触,“这都什么啊这是”。可当我们让他列举“站着也能挣钱”的博主时,他思索许久,未能给到我们答案。
而一个月后,我们就在鲍小光的视频背景中,发现了毛笔书写的“广告位招租”字样。看似滑稽的敛财方式,却与他的视频风格颇为搭调。鲍小光解释说,这个灵感来自周星驰的电影,“其实广告可以让视频更好玩”。
以“土味”出圈,便能以“土味”破局。这位死守领地的田野造梦家,终究还是在流量时代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态位。
鲍小光最新视频中出现的广告招商位。
新周刊·局外人第45期原创视频
《土味三国》
评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