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行
在中国,哪座城市能被称作“酒城”?
作为唯一一座拥有泸州老窖和郎酒这两个国家级名酒的城市,泸州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两江环抱的川南酒城。
(图/图虫创意)
“滚滚长江东逝水”,明代词人杨慎在泸州发出了一声感叹,奔流向前的长江与沱江在此处交汇,发达的水运打开了川南的门户,带来南北客商,也形成了泸州人好客、爽朗的性格。
一片被酒仙点化的土地
泸州,古称“江阳”。据《春秋榖梁传》中记载:“山之南、水之北为阳”。泸州因处于四川盆地南缘、长江以北的地理位置而得此名。
从地理环境来看,泸州南衔山岭,北接平原。自西向东贯穿泸州的长江河谷地势最低,将城市一分为二。自群山间奔流而来的长江进入开阔平坦的河谷地带,呈现出《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中描绘的壮美场景。
△处于四川盆地南缘的泸州。
(图/视觉中国)
泸州水系极为发达,除了长江、沱江外,还有永宁河、赤水河等大小不一的河流,在丘陵平原间织成了密集的河网。
河谷阶地上,梯田层叠,以大米、玉米、高粱为代表的农作物茂密生长。除了河流的灌溉,河谷温暖湿润的气候和肥沃的紫土地,也为种植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河谷田间,最常见到长势喜人的红高粱。除了产量大,这种本地糯红高粱还颗粒饱满、色泽红亮且糯性强,是泸州人酿造美酒的独门法宝之一。
△酱香型白酒用单一的高粱来酿造,
因此十分考验高粱的品质。
(图/视觉中国)
每年冬天,泸州都会迎接一批批前来避寒的川内游客。相较于其他城市,处于盆地边缘、北有高山阻挡寒流的泸州,保暖功能显得格外强大,四季气候也更加温暖、潮湿。
而冬暖夏热的气候特征,使得泸州城宛如一个巨大的天然窖池,酒曲易糖化、易发酵,酿造出来的酒自然产量高,也更醇厚。
除了适宜酿酒,当地湿热的气候还格外适宜亚热带水果的生长。如果迁居泸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东坡居士大概也能实现荔枝自由。
△泸州合江县以产荔枝闻名。
去年7月晚熟荔枝品种绛纱囊成熟,
红彤彤的荔枝挂满枝头。
(图/视觉中国)
以荔枝、龙眼为代表的亚热带水果,在泸州都有着上千年的种植历史。杜甫途经泸州,也不禁感叹:“忆过泸戎摘荔枝,青峰隐映石逶迤。京中旧见无颜色,红颗酸甜只自知。”
繁华都城里价值千金的水果,却在边远小城里随处可见。河谷纵深的泸州,自西汉起就形成了自给自足的耕种传统,农、林、牧、渔不一而足。
这座“川南粮仓”丰饶的物产,早已在无形中赋予了泸州人享受生活的底气。
人在泸州,
和酒一起“发酵”了
即使不喝酒的人,也一定对“泸州老窖”不陌生。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其他人还在绞尽脑汁,思考如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家乡时,泸州人只需要说出“泸州老窖”四个字,所有人就一定会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毕竟“风过泸州带酒香”,可以说,每位泸州人天生就是在酒气的熏陶下长大的。
△一位来自泸州的up主如此介绍泸州人。
“能喝酒”“爱喝酒”仿佛
刻入了泸州人的基因中。
(图/视频截图)
据一位曾到泸州旅游的朋友描述:“汽车驶入泸州市区的瞬间,空气中弥漫着酒曲发酵的微酸气息。身在泸州,仿佛和整座城一起发酵了。”
而让全城沉醉的奥秘,大概在于泸州老窖窖池特有的“窖绕城建”格局。
所有窖池中,最著名的当属位于三星街广场的4口建于1573年的老窖池,也就是著名的“国窖1573”酿造之处。
△家喻户晓的“国窖1573”广告。
像这样有着百年历史且至今仍在投入使用的老窖池,在城市中星罗棋布,仅泸州老窖集团就有1619口。因此每到酒酿成熟时节,整座泸州城都仿佛被升腾的酒气包裹。
其实早在先秦时期,泸州酿造出的“巴乡清”就是上贡周王室的贡品。据《诗经·大雅·韩奕》记载:“韩侯出祖,出宿于屠。显父饯之,清酒百壶。”经学者考证,饯行席上准备的“清酒百壶”就是蜀地酿造的“巴乡清”酒。
△泸州尧坝古镇。
(图/图虫创意)
随着泸州酒业与水运并兴,泸酒广开销路。北宋时期,泸州就凭借酒税跻身“一线城市”之列。“州境之内,作坊林立。官府士人,乃至村户百姓,都自备糟床,家家酿酒。”可谓盛极一时。(黄庭坚《山谷全书》)
“万户赤酒流霞”的泸州城早已在酒香中浸润千年,而老窖池历经百年,富含微生物的窖泥使酒更加芬芳。一口口遗留的老窖池和愈加成熟的酿酒技术,成就了泸州浓香型白酒的盛名。
四川,是公认的浓香型白酒的发源地和鼻祖。而当我们视线下移,赤水河畔的古蔺县酿造的郎酒,则是酱香型白酒中的翘楚。
△郎酒是泸州“一城两名酒”中,
另一国家级名酒。
图为郎酒庄园。
(图/视觉中国)
曲折蜿蜒的赤水河,流经云贵川三省,南北贯穿川黔两地。400多公里的河流,又被称作“美酒河”,只因它孕育了一南一北两大酱香型白酒名酒。“上饮茅台,下醉泸州”是好酒者梦寐以求的饮酒路线。
纵深数百米的赤水河谷如一条大地裂缝,河谷内极热、极湿的气候条件适宜发酵。每年农历九月重阳节,赤水河里的水由“赤”转清,泸州的糯红高粱成熟收割,古蔺县也开启了一年中最忙碌的酿酒时节。
△赤水河由“赤”转清是因为
经过夏季暴雨的冲刷,
河流变得清澈。
(图/视觉中国)
酱香型白酒又被称为“液体黄金”,酿酒原料要经历9次蒸煮、8次加曲发酵、7个轮次蒸馏取酒的过程。在此循环往复的过程中,酒师会按质摘酒,将风味各异的各轮次酒分开装坛,至少再储存三年。
△赤水河左岸的喀斯特洞穴,
是郎酒天然的储酒处。
(图/视觉中国)
一杯酒,要经历岁月的酝酿,才能将一方风物完美呈现。“衔杯却爱泸州好,十指寒香给客橙。”泸州让游人沉醉的,不仅是酒精,还有浓美的四时风景。
既是酒城,
也是龙城
二月二,龙抬头。在民间传说里,这一天龙神苏醒,行云布雨,自此万物生机盎然。这一天又被称为春耕节、春龙节,不少地区都有着祭祀龙神,祈求风调雨顺的传统活动,泸州也不例外。
泸州境内物产丰饶,水系发达,既是“川南鱼米之乡”,也是历史上“五商辐辏”的巨港名都。泸州的兴起,与农耕、水运的发展息息相关。
唐宋时期,文人墨客、贩夫走卒经水路来到巴蜀,带动了这座川南门户的酒业、手工业繁荣发展,而后泸州一跃成为首屈一指的商业都会。
到了明清,又有川盐在泸州经水路销往贵州、云南地区,往来于川黔、川滇的商人会聚于泸州,沿途村镇因盐而兴。
△泸州合江县曾因合江盐名声大噪,
福宝和尧坝两座古镇都是
盐业兴盛的历史佐证。
(图/视觉中国)
靠天吃饭的农民和依赖航运的贩商,都格外敬畏掌管人间风雨变幻的龙神。前者祈求风调雨顺,来年丰收;而后者则祈祷风平浪静,路途平安。
自古以来,泸州都保留着显著的“崇龙”风俗,这种风俗不仅融入了泸州人的传统习俗中,也融入进了山水间的一砖一瓦里。
△泸县龙脑桥。(图/图虫创意)
最具代表性的泸县,堪称一座不折不扣的“龙城”。去泸县游玩一圈,几乎处处见龙,龙桥、龙雕、龙舞动静结合,共同构筑了泸县丰满的龙文化。
泸县龙桥,更是开创了立体龙雕与桥梁建筑两相融合的先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泸县犹存龙桥170余座,修建时间从宋代绵延至今。
其中,修建于明代、全长54米的龙脑桥为天下龙桥之尊。
△具有400多年历史的泸州油纸伞,
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匠人扎实的工艺让油纸伞既美观又实用。
(图/视觉中国)
春天去泸州,除了可以购买一把本地手工制作的非遗油纸伞,在烟雨朦胧的龙桥上以古镇为背景拍照,还有一项时令性活动不容错过——雨坛龙舞。
人随龙舞,龙随人动——盛行于明清时期的“雨坛龙舞”,讲求表演者在舞龙时与龙合二为一,传承有完整的表演身法和情节。
在泸县地区内,许多村庄都有自己的舞龙队。在默契的配合下,“龙”可以完城腾跃、翻滚、背剑等一系列动作。
△泸县喻寺镇谭坝村,
雨坛彩龙在花海中翻腾律动。
在农耕社会,春季设坛耍龙祈求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是每年必不可少的祈福活动。(图/视觉中国)
泸县雨坛彩龙非遗传承人罗德书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不只龙身要动,在舞龙过程中,龙的眼睛、嘴巴都要巧妙控制,从而使观赏者感到整条龙活灵活现。”在变化多样的演绎下,雨坛彩龙又被誉为“东方活龙”。
每年春天,彩龙翘首,新酒入窖,满城飘香。泸州人在年复一年的酿酒、饮酒过程中,遵循着这片膏腴土地古老的自然法则,也被自然滋养。
编辑:道喵叽,校对:遇见,排版:哈哈
评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