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行
从山西省会太原开往东南方向去的动车座无虚席。列车缓缓地驶离太原南站,穿过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随后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疾驰,又在一瞬间扎进了穿越崇山峻岭的隧道群。
列车车窗外沿途的景色,和沿途断断续续的信号一样变幻万千,直到手机突然给出“您已进入长治市”的语音提示,窗外的景色在夏日夕阳的照耀下变得更加温厚。
山西长治,是我搭乘这趟高铁旅途的目的地。
是你了,山西长治。/图虫创意
一向低调的山西,甚少在互联网上得到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更不用说地处晋东南的长治了。
这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四五线北方小城,却容得下壮美的太行山与悠长的历史。
太行西麓的“神话之城”
长治很小,小到一天便能基本逛完这座城;长治又很大,大到需要在绵延的太行山脉公路上翻山越岭,才能对这座古老城市的风貌略知一二。
叙说长治的故事,从太行山开始讲起最为合适。
翻开中国版图,纵贯南北、绵延800里的太行山巍峨耸立,将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分隔开来,构成了一条明显的地理分界线。
这也是人们在高空俯瞰山西的最直观记忆——搭乘向北飞行的航班,只要透过窗外看到峰峦叠嶂的太行山,就知道已经离山西不远了。
自古以来,太行山都与山西深度捆绑。它是山西名扬天下的基石——太行以西、黄河以东,一个个盆地中心构筑起天然的表里山河,让这片古老的土地日渐繁盛。
巍巍太行山,是长治乃至山西的名片。/视觉中国
山西多山,所有的大城市都位于山间盆地之中,而被太行山、太岳山等群山环绕的长治是最独特的存在。
长治所在的盆地,与其他几个城市距离相对遥远,中间又有绵延400余里的太岳山阻隔,使其更像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
高山和深谷纵横交错,形成了千折百绕的大峡谷,从山谷间发源的浊漳河顺着峡谷静静流淌,让长治盆地常年水源充沛,气候冬暖夏凉。而从西北吹来的黄土,松软厚实,历经亿万年,足以适合人类掘洞而居、挖土而耕。
从太行山南段发源的浊漳河缓缓流淌,流到长治形成了八泉峡。/视觉中国
正因如此,长治很早就成为人类活动的首选之地。早在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长治就出现有人类活动的痕迹,这里也是中国最早进入农耕文明的地区之一。
当华夏大地从原始社会迈入文明时代,由于靠近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核心区,长治也顺理成章地成了统治者们赏赐给王公贵族们的风水宝地,而此时山西绝大多数地方,仍是荒无人烟的蛮荒之地。
所以可以说,长治就是山西“晋善晋美”的源头。
但巍巍太行山犹如一堵墙,将长治和华夏文明核心区隔绝开来。想要翻越这座“神山”抵达中原,在古代并非易事。
座座大小不一的山峰从平原上拔地而起,形成的断崖绝壁连点成片,更增加了人们征服的难度,连大文豪李白也深有体会:“五月相呼度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
即使是在今天,穿越太行山也并非易事,长治境内更有不少穿梭在山间的挂壁公路。/图虫创意
今天留存在太行山上的八个隘口,便是人们最初征服太行山所留下的痕迹,被称为“太行八陉(xíng)”。其中一条名为滏(fǔ)口陉,起点恰好位于长治东郊。沿着滏口陉一路向东,便能直抵广阔的华北平原,前往100公里外的河南安阳——这是夏商周时期的“宇宙中心”。
人们并没有气馁,继续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于崇山峻岭中创造出中华文化独有的智慧源泉。
很少有人知道,长治是中国的“神话之乡”,“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神农尝百草”“后羿射日”……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神话传说,诞生地都在长治:化育万物的女娲,传说正是在上党区的天台无影山用五彩石补天;冒着生命危险尝百草的炎帝神农氏,采集到的山草药来自长治城东北的老顶山。
炎帝神农氏尝百草的老顶山如今变成了纪念公园,在市区便能遥遥望见山上的炎帝像。/视觉中国
一座活着的古老城市
起初,“长治”并不叫“长治”。
周天子分封天下,“潞”国诞生,这片土地正式拥有了姓名。“潞”这个名字,后来被历朝历代不断沿用,一直到现代社会,也是长治最老牌的别称。
长治还有另一个名字,更为人所熟知。
相传,生活在这里的古人眼见此地“居太行之巅,地形最高,与天为党”,于是将其定名为“上党”。
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上党郡便是其中之一。如今,上党也成为了这座城市的另一个符号。
矗立在长治旧城中心的上党门,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打卡的首选。这座城楼始建于隋开皇年间,原本是上党郡署的大门,后来更一度扩建成为统治者的行宫。
时过境迁,扩建的雕栏玉砌不复存在,只剩下高耸入云的大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千年变化。
始建于隋开皇年间的上党门,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更显古老与厚重。/视觉中国
几乎每座中国城市都有一座城隍庙,但长治却有两座。
在上党门东边的潞安府城隍庙,是全国占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城隍庙。每年庙会期间,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都会来这里拜一拜城隍爷,搭好戏台子唱上几出戏,以祈求来年生活风调雨顺,保佑城市长治久安——长治,也由此得来。
更为虔诚的信众,则是选择前往上党区东南部的天紫岭上,那座号称统管全国所有城隍庙的“天下都城隍”。这座远离城市喧嚣的城隍庙依山而建,在时间冲刷之下与山融为一体,令人啧啧称奇。
长治人相信,是城隍爷的庇佑,让长治成了一方福地。/视觉中国
许多人钟情山西,是爱这里丰富的历史文物资源。晋祠和平遥古城家喻户晓,只能算入门级打卡点;资深的文博爱好者来到山西,那必定得直奔长治的山脉之中寻找宝藏。
在长治,你能看到山西古建最为丰富的缩影。
据统计,中国元代以前的木构建筑,约有70%幸存于山西,而长治一市,则占据了其中的50%。如今,长治有7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古建之林中独领风骚。
长子县法兴寺自然灯塔,在国内仅存同类三塔中,唯此保存完整。/视觉中国
光是在长治东边的平顺县,便有唐代的天台庵,宋代的原起寺,五代十国年间的大云院、佛头寺,金代的淳化寺,元代的夏禹神祠,明清时期的龙门寺依次坐落在浊漳河两岸,穿梭其中让人恍如穿越时光秘境,堪称“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
难怪有资深的旅游者这样评价长治:“来长治不打卡古建筑,约等于没来过。”
在长治,一切只不过是时间的一瞬
地处太行山腹地的长治,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不论是传说时代的长子之战,还是抗战时期八路军击退日本侵略者的“平型关大捷”,都能够说明长治地位的重要性——保住长治,就相当于有了阻挡来犯者的锁钥。
武乡县的八路军总部旧址,是长治英雄城市的象征。/图虫创意
硝烟散去之后,和平年代的长治也因地理优势成为重要的工业基地。直到今天,以煤炭为代表的经济产业,依旧是长治发家致富的根基。
从长治出发去往襄垣县的路上,一辆辆重卡车排着长队停在路边,不远处便是高耸入云的煤矿开采塔。
路的另一头是生活区,从矿区开来的通勤电车稳稳地停在车站,满载着工人下矿回家,另一批到点上矿的工人,又乘上同一辆电车,开启新的一天。
方方正正的煤矿电车行驶在公路上,背后是高楼耸立的襄垣县城,过去与未来在当下这一瞬间交融,唯有用镜头才能定格在别处难以寻觅的工业奇景——对痴迷电车交通的人来说,见过这条全世界硕果仅存的煤矿电车,人生“就没有遗憾了”。
襄垣县五阳煤矿的通勤电车,是全国电车迷们必打卡的城市景点。/良豪摄
根据最新数据,2022年长治市的gdp紧跟省会太原之后。网络上,人们对长治是否已成为“山西第二城”议论纷纷。
然而,如果不是亲自踏上长治的土地,很难想象这座“山西第二城”是如此的悠闲内敛。
驾车绕过市中心的八一广场,贯穿长治南北的主干道英雄路上,行人的步伐似乎总是特别缓慢,街道两侧的建筑整齐划一,让在华南沿海长大的我感觉时间在这里仿佛开了0.5倍速,悠闲又平和。
八一广场是长治市区的经典地标。/视觉中国
只有在美食面前,长治才会收起悠闲内敛的本色。
没有一个长治人会拒绝一碗热腾腾的羊肉汤,喝羊汤要数壶关的最为有名。
羊肉在锅中煮熟后再切成丝,浇上从中秋熬到来年清明的羊骨头老汤,再加入几个珍珠水饺,淋上一勺同样是羊肉烹制的浇头,一份满满当当的全羊汤便大功告成。长治人最地道的吃法,是再配上一份外皮酥脆的水煎包享用。
面食尤能彰显长治人的智慧。
色泽金黄的长子炒饼质地柔软,一口下去爽口不腻;
个小皮薄的屯留煎饼花样格外多,曾一度被奉为皇宫的上品点心;
让人啧啧称奇的潞城甩饼卷上色泽红润的腊驴肉,让人恨不得多长几个胃。
“要想真解馋,咱就吃甩饼,饱饱吃一顿,如同小过年”。/《山西有看头-面食篇》
长治街头最常见的饸饹面,能让非面食爱好者也垂涎三尺。这是北方人逢年过节最喜欢的传统美味,面条得从特制的饸饹床里压出来,相传过去谁家想要吃一顿饸饹,得专门跑半趟街去借一张饸饹床。
时过境迁,如今饸饹面已不再是难觅的美食,但劲道的面条配上鲜香的肉丝浇头仍然俘获了无数人的心。一碗热气扑鼻的肉丝饸饹面,让人大快朵颐,也让人忘记时间的迅疾。
没有一碗饸饹面,治愈不了长治人的胃。/小红书截图
在夏至日刚过不久的长治,夕阳直到晚上7点半才完全西下,天空的明朗让人无比心旷神怡。我突然明白林徽因在《山西通信》中写的那句话:“居然到了山西,天是透明的蓝,白云更流动得使人可以忘记很多的事。”
在这座古老的城市里,一切都只不过是时间的一瞬。
参考资料:
《这座山西第二城,为什么藏着5000年中国史?》 地道风物 2022-12-19
《去一次山西,我被中式审美暴击了》 九行travel 2023-6-29
《你还没去过山西?》 新周刊 2021-10-12
编辑:道喵叽,校对:杨潮,排版:邱邱
评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