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在5月11日上午出炉。
跟今天鸡蛋的价格相比,这套宏观数据本离我们“很远”,但在“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国内外局势”下,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颇受网民关注,好像人人都成了社会学家,打算从这份报告里看出房价股票走势,看出养老行业前景,看出城市化进程拐点,看出家庭伦理趋势,看出就业迁徙线路。
这么说是开玩笑了。不过我们还是能看出一些端倪的,就算对未来做不出精准的判断,至少能对过往10年有所回顾,看看我们正身处一个什么样的节点,再设想我们将迎来什么样的浮沉变迁。
中国人口增长,还没到拐点
制图 / 新华社
近几年,舆论热议房价猛涨、育儿成本加剧、离婚率攀升、年轻人恐婚。但此次普查结果比较乐观。
目前全国总人口为1,443,497,378人。其中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1,411,778,724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339,724,852人相比,增加72,053,872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
全球230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总数已接近76亿,有1/5是中国人。
环顾东亚邻国三大经济体,都在面临人口减少的问题。俄罗斯几十年来一直受困于人口负增长。经历了2009年到2017年的阶段性反弹后,2018年开始,俄罗斯人口再次进入了负增长阶段。俄罗斯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期间,其全国人口减少约51万。
日本,人口连续12年负增长。
韩国,在2020年正式迈入负增长时代。
世界范围内,很多发达国家都出现了人口负增长情况。太平洋另一端的美国例外。数据统计,2020年4月1日,美国人口为3.315亿,比2010年增长了7.4%。美国幅员辽阔,经济强势,依然拥有人口增长空间,尽管也有增速放缓趋势。
中国经济正处于关键转型期,我们期待,人口数量优势,最终转化为更高水准的国民生活质量、更平等的生存起点、更强大的国家综合实力。
平均家庭人口在萎缩,再无七大姑八大姨
制图 / 新华社
普查结果显示,全国共有家庭户494,157,423户,集体户28,531,842户,家庭户人口为1,292,809,300人,集体户人口为118,969,424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户均人数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10人减少0.48。
这个数据不意外,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在过去10年里变化颇大。
儿孙满堂不再是当代中国人喜爱脑补的画面。相反,年轻人对家庭、婚姻的选择更加慎重,也更有主见。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男女社会地位越发平等,经济个体越发独立,人对“家庭”这种社会单位的依赖性在降低。
民政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独居成年人口已经超过7700万人,预计2021年这一数字将上升至9200万人。
智联招聘在3月份发布的《2021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显示:高达64.1%的未婚职场女性受访者表示“婚姻不是必选项”,43.5%的人“担心因结婚而降低生活质量”。53.6%的未婚职场男性表示“经济条件不支持”是未婚的首要因素。
二孩政策全面开放后,适龄的中产阶层家庭并没出现大面积二胎潮。人丁兴旺的中国传统家族观正在瓦解和分化。再往后,六大姑八大姨还有七舅姥爷,可能都不存在了。
活得越久,就得干得越久
制图 / 新华社
全国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53,383,938人,占17.95%;15—59岁人口为894,376,020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18,766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35,280人,占13.50%。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1.35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7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63个百分点。
老龄化问题已不必回避。15-59岁人口是社会生产的中坚力量,比重下降6.79个百分点,自然会带来变化。
但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解释老龄化现象: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1949的40岁提高到了2019年的77.3岁,而城镇居民的人均预期寿命更是达到了80岁。国民的寿命在延长,若按早期制定的“60岁为老龄标准”,那老人占比越来越多是必然的。
很多年轻人也开始提前关注养老问题。有一点是肯定的:现在的这拨年轻人,退休年龄会延长。
相关部门已明确表示会逐步推迟法定退休年龄。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退休年龄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多数都在65岁以上。
朋友,你准备好了吗?
全民都是知识分子了?
制图 / 新华社
数据显示,全国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0,767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3,005,258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487,163,489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49,658,828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4,032人上升为15,088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8,788人下降为34,507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26,779人下降为24,767人。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全国人口中,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
全民普及基础教育是新中国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将近2.2亿人口拥有大学文化程度,这一变化重新定义了“知识分子”概念。
过往,“知识分子”是极少数精英阶层,而今随着教育普及、信息技术普及、互联网社交方式普及,知识阶层已是大众阶层。某种程度上,这改变了知识的流向和舆论的源头。
10年来中国互联网上的“意见领袖”在减少,媒体格局早已革新。广大群众不再单纯是知识的接受者,也是创造者。与此同时,社会必然又面临一个难题:作为舆论主阵地的互联网空间里,喜欢发声的可能是低龄人群,高龄人群成了沉默的大多数。那么,激情和理性如何被平衡?
全民都成了知识分子的年代,还有没有人能承载过往知识分子承载的社会意义?当下生态里,能独立思考而不轻易盲从,反而显得更加重要了。
人口红利撑起大湾区前景
制图 / 新华社
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1,162人,占63.89%(2020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5.4%);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87,562人,占36.11%。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36,415,856人,乡村人口减少164,361,984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
全国人口中,人户分离人口为492,762,506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116,945,747人,流动人口为375,816,759人。流动人口中,跨省流动人口为124,837,153人,省内流动人口为250,979,606人。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加231,376,431人,增长88.52%;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加76,986,324人,增长192.66%;流动人口增加154,390,107人,增长69.7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规模和速度堪称奇迹。1978年到2020年,中国城镇常住人口从1.72亿增长到9.02亿,城镇化率从17.92%提高到63.89%。
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四五”期间(2021年至2025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这个目标看似不难实现。
伴随城镇化进程的是人口迁徙。14.4亿人里,有4.93亿是人户分离,“在外谋生”。这些人在迁徙,就像中国经济的血液在流淌。从“打工仔”到“打工人”,时代赋予“迁徙者”新的定义。
显然,地区经济的不均衡,是人口流动的主要驱动力。最新数据显示,广东人口已经增长至126,012,510人,依然是全国人口最多的省份,同时它在全国人口总数里的比重从10年前的7.79%上涨到了8.93%,涨幅远高于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可见过去10年广东依然是中国最具吸引力的经济地带。四大一线城市,广东拥有其二,再加上香港的辐射加持,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前景被广泛看好。
制图 / 新华社
另一端,东北的情况不那么乐观。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东北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下降1.20个百分点。东北的高端人口在流失,这一现状,是近几年网络上的热门话题之一。
跟广州、深圳相比,拥有优势教育、医疗资源的京沪门槛更高。过去10年,北京人口增长228万人,上海人口增长186万人。越来越多年轻人倾向于去新一线或二线城市发展。
比如成都、重庆。普查结果显示,跟10年前相比,西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0.22个百分点。两座网红城市构成的成渝经济带,对年轻人很有吸引力,所以显得后劲十足。
北上广深的容量总是有限的。对当代年轻人来说,广阔天地,亦大有可为。
评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