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钟毅
编辑 | 晏非
题图 | 《不虚此行》
“有一次我在殡仪馆外面的椅子上坐着——就像电影开篇的镜头里坐在树底下的闻善。当时我在想:我这样的人,能在这里做些什么?一个写悼词的人出现在我的想象中,他其实就是闻善的雏形。”
导演刘伽茵已经密集地接受了很多采访,她声音不高,但很坚定。采访地窗台外是茂密的绿植,这种绿意容易让人误认为这是南方,而非北京。
闻善是电影《不虚此行》的主角,刘伽茵请来胡歌主演。闻善曾经活得很“别扭”。大多数时间他极沉默,甚至看起来稍显局促。
故事的最后,他终于成为了一个不再需要解释自己为何过着“普通生活”的“普通人”。凭借这部片子,饰演男主角闻善的胡歌获得了第25届上海电影节最佳男演员的荣誉,刘伽茵则获得了最佳导演奖。
刘伽茵导演。(图/受访者提供)
刘伽茵一直偏爱普通人的故事。
她喜欢的非虚构作品《山中最后一季》,讲述了一位救助过许多登山者的巡山员蓝迪·摩根森的故事,他54岁时在巡逻途中失踪。记者埃里克·布雷姆如同侦探一样,耐心地去采访蓝迪身边的人,寻找他的痕迹,还原了蓝迪的一生。
在《不虚此行》里,刘伽茵也借着主角闻善,像侦探一样,进入许多人的人生。
闻善学电影出身,曾经是一名编剧。后来他不再做编剧,成为了一名写悼词的文字工作者、一个倾听者,路过了很多人的人生,也在一段段的告别里重新整理了自己的人生。
很多观众用“安静”来形容这部电影,也有人说它“很治愈”。
关于这部电影,值得讨论的地方远不止这些。
距离她的上一部长片《牛皮2》已经过去了14年。她是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的副教授,大部分时间里,她的角色是一名老师。但她渐渐地觉得,自己应该“回到创作的轨道,要去好好写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在导演刘伽茵心里其实已经酝酿很久了,在正式成为剧本之前,它是刘伽茵电脑里的文档,时不时地会写上一些。
这是一个时间颇长的、不停确认的过程。终于到了某个时刻,刘伽茵觉得“就是他了,我得把这个人写出来”。
这部电影有胡歌、吴磊、齐溪、黄磊……一众豪华的卡司,我们很容易以为它是一部有着强情节、强情绪的电影。但在观影后,你会发现它和你预设的并不一样。
然而,用任何标签去概括这部电影,都显得有些太过武断,因为它一半关于粗粝的现实,一半关于被遗忘许久的善意。
(图/《不虚此行》海报)
“他会反省自己,
这是最糟糕的事情”
闻善成为编剧之后并不成功,他住在自己不大的、逼仄得刚刚好的出租屋里。
刘伽茵觉得闻善“像一座孤岛,但是并不孤独”。胡歌则觉得闻善“更像植物而不是动物”,从来不强调自己的存在,是索取非常少、但给予很多的人。刘伽茵觉得胡歌对角色的理解,甚至比她自己理解的要准确。
外界或许觉得编剧是一个非常高大上的职业,但事实上,大部分的编剧,处于娱乐工业的末端。某个项目黄了,或者在别的环节有问题的时候,编剧往往会成为背锅的角色。同时,编剧总会被甲方要求不断地修改剧本——因为编剧的成本低。
也就是说,编剧和许多人一样,承载着差不多甚至更大的压力,因为他们的作品会更频繁地被评价。
刘伽茵觉得闻善是“会把话听进去”的人。 (图/《不虚此行》)
片中对于闻善之前的职业困境,描摹得并不多。刘伽茵执教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她自己和现在的许多学生一样,在读书期间就开始干活了。在这个行业里,很多时候“你觉得这一次是能成的,但是最终每一次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它都成不了”。
于是我们也不难设想,当一个人付出半年、一年、两年,甚至更长久的时间去创作一部作品,却不断地被评价时,当事人会有怎样的心情。评价者或许会说“对事不对人”,但对于创作者而言,针对自己的创作结晶的评价,每一句都是在说自己。
刘伽茵说:“闻善这样的人,会把话听进去。他会反省自己,这是最糟糕的事情。”
在“一次次具体的失败”里,闻善自然而然地离整个系统越来越远。
刘伽茵自己喜欢观察,她的观察并不是带着极强的、为了搜集素材的目的性,而是一种本能。“但这也很难称之为幸运的事,它可能让你非常疲惫。”这种带着些许疲惫和敏感的特质,就成为了闻善的一部分。
片中的闻善和小尹。(图/《不虚此行》)
倾听者与诉说者
被在殡仪馆工作的潘聪聪“识别”后,总是在殡仪馆长椅上坐着的闻善开始为他人写悼词。
生离死别中常见的泪水和歇斯底里,在这部电影里被处理得很淡。刘伽茵克制、小心地让不同的人的人生变得完整,这种带着善意的冷静,使得片中的人物在很久之后仍然能够表现出极强的感染力。
因为故事的沉静与克制,有人形容这部电影“非常东亚”。
闻善和王先生。(图/《不虚此行》)
成年后渐行渐远的兄妹,对闻善说出关于逝者并不相同的故事,最终展现出来的是一种无法通过语言判断的爱与恨。闻善发现,看起来对逝者强烈的“恨”,可能是“爱”。
不再互相理解的王家父子的故事里,闻善像是一个侦探,寻找王先生去世父亲的痕迹。最终,王先生的小儿子给出了答案。逝者小心翼翼藏起的疏离之痛被揭示,但也修复了生者的创伤。
患绝症的方阿姨,是殡仪馆的常客,她常来送别朋友。她对闻善讲述自己年轻时的故事,如何被背叛,又如何继续生活。
闻善和方阿姨。(图/《不虚此行》)
一位初创公司ceo在融资前去世了。闻善跟随着逝者挚友的讲述,感受身边人突然离去后的悲恸,在无法逃避的世俗事物之间的缝隙里,找到喘息的机会。
邵金穗似乎是影片里性格色彩最强烈的角色。她来寻找“消失的网友”,却只得到了噩耗,后来通过一份悼词找到闻善。她为了寻找拥有共同配音爱好的网友,从甘肃寻到北京。在闻善家共度的那一晚,她让闻善看到了当事人与悼词大相径庭的人生,也在不经意间让闻善重新审视自我。
以上故事里,闻善都是倾听者。而在潘聪聪和小尹的关系里,闻善似乎不再是那个单纯的倾听者。
在这部片子里,友情、亲情和无法用言语具体表达的亲密关系,在其他的影视作品里似乎并不常见。
闻善和潘聪聪。(图/《不虚此行》)
刘伽茵觉得,潘聪聪能看到闻善的需要,知道闻善或许不会主动寻求帮助,而愿意“主动走向你”。而吴磊饰演的小尹,则像是闻善的镜像。
当问到潘聪聪和闻善的关系时,她少见地表现出兴奋。
“友情在每个人的生活里当然是重要的。但是为什么影视作品里对真挚友情的展现,反而是稀缺的?”刘伽茵抛出这个问题,但她立刻给了答案:“很多影视作品里会着重对恶的描写,因为围绕它的东西是更富有戏剧性的,是更有力量的。大家习惯最后再为它写一个和解的结局,或者从中呈现‘善’。”
刘伽茵是一个会花大量时间看剧的剧迷。她喜欢英剧,她觉得《伦敦生活》里有“技术和大智慧”。她喜欢大卫·田纳特主演、2020年播出的《舞台剧》。她也非常爱艾伦·索金的作品。她认为艾伦·索金的故事里,有“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理念和技术上的‘双重完美’。”
刘伽茵觉得《伦敦生活》里有“技术和大智慧”。(图/《伦敦生活》)
还有《黑钱胜地》《继承之战》《熊家餐馆》《南方与北方》等剧集,刘伽茵都很喜欢。“在很多的剧和电影里面,我都看到过非常好的人物关系的描写,尤其是那种对善意、对友情的描写。”
这也让我们理解了,《不虚此行》与当下流行创作之间很大的不同——它试图讲述复杂的情感,和被忽视的善意。
“关键是,我们都在这”
《不虚此行》另一个珍贵之处,是如此耐心地展现了大城市里特有的、丰富的地域性。
主角闻善带着安徽黄山口音,齐溪饰演的金穗来自甘肃天水,创业公司的老陆带着长沙口音,方阿姨家摆设着湖北随州的编钟……
刘伽茵对城市和地理很敏感,她喜欢看地图,觉得地图对她而言很重要。有一次胡歌给她发消息,说他正在拍摄一个公益的内容,刘伽茵会习惯性地输入这地名,在地图上看直线距离到底有多远。
这也与很多来自各地的朋友有关。“因为一个人或者几个人,而了解一个地方,我觉得这种经历很珍贵。”谈到这个问题时,刘伽茵有些触动,“说到这些,我非常容易掉眼泪,并不是因为想到了什么难过的事情,而就是因为它太具体了。你甚至没有去过那儿,就好像已经了解了这座城市。”
北京的小区。(图/unsplash)
刘伽茵创作上坚持“技法上和审美上的现实主义”,所以我们也得以在片子里看到,日常里我们常常感受到的、但影视作品里稀缺的北京。刘伽茵的描述,甚至让我觉得这部片子,也像是给她成长的这座城市的一封情书。
“因为北京是一个如此‘大’而‘粗糙’的城市,所以它才会有这种万家灯火的感觉。万家灯火则是因为有这么多来自不同地方的人。我们不是‘在这儿活着’,而是‘活在这个城市里面’。是我们组成了我眼中的城市……关键是我们都在这。”
“我想要在电影里表现的北京,它尤其不是由名胜古迹构成的。你上下班如果走北二环,会路过雍和宫,这就是名胜古迹和我们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但我从学校回家,永远是西二环往南,所以我永远会看见电影里天宁寺的塔,还有‘二热’的烟囱。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刘伽茵认为,我们怎样观察、讲述城市,我们就会怎样观察、讲述、对待他人。
“我们不能(把城市)抽象概括、浓缩、简化,你可以去比喻,但是你不能鲁莽地剥夺。就像闻善这样的人被别人所忽视、剥夺一样,我不能用别人对待闻善的方式,来对待他的故事,所以我们要看见,也应该被看见。我觉得被看见的过程里,人物和城市同等重要。”
吴磊饰演的小尹。(图/《不虚此行》)
回到文章最开始的那个问题,当我们在一套又一套的标准和评价之中,我们可以不需要为自己的“普通”而费力解释吗?
刘伽茵非常笃定地告诉我:“我要写的是善的力量,我相信它。我相信它在我自己的生活当中,我觉得我在不断地感受它,所以它也出现在了这个剧本里面,我没有去夸大、美化友情或者善意的力量。”
至少看过这部片子的观众会达成默契——当怀抱足够的善意时,我们可以不为自己的普通而解释。
关于这部获奖影片,我们觉得它还有更多值得被讨论的地方。
本周二(9月12日),我们请到本片导演刘伽茵,和电影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戴锦华,心理咨询师、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李松蔚一起从这部电影出发,聊一聊我们如何听见那些被忽视的声音。
校对:邹蔚昀
运营:鹿子芮
排版:陈泽昕
评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