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醉了
bistro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为什么近两年在中国,变成了时尚餐厅的追求,年轻人的打卡圣地?
一直存在一个疑问,在欧洲法国、意大利等国家,bistro难道不都指的是小酒馆、小餐厅之类的吗?
如今,“让平价中西餐瞬间贵10倍的理由,就是改名为bistro“……飘洋过海来到中国的"bistro" ,成为了新的社交货币,无论在街头还是购物中心,只要年轻人扎堆的地方,就会有新的bistro冒出来。
如果你还在晒brunch,那就是没跟上时髦。
截止8月8日,在小红书平台上,关于bistro的笔记已经有27万 篇,大众点评上,单广州就有上百家bistro,所以bistro究竟是啥玩意?凭什么能让餐厅瞬间涨价?是不是智商税?
bistro是消费升级?
关于bistro的起源,其实没有严格的学术定义。一种流行的民间词源声称,这个词起源于 1814 年拿破仑战争后占领巴黎的俄罗斯军队,他们常常到这些小地方喝咖啡,但未经《法国学院词典》证实。
只是当他们想快速得到服务时,会大喊小酒馆!小酒馆!(俄语:быстро,字面意思是 “快速”)这种词源已被语言学家驳回,因为直到 19 世纪末才证实该术语的出现。
整个 19 世纪,小酒馆在法国变得很常见。这一时期,通常被称为“bougnats”的奥弗涅人(来自奥弗涅地区的法国人)改造并发展了法式小酒馆。他们开始提供肉类和他们选择的葡萄酒和烈酒。
在 20 世纪,这些地方变得非常受欢迎,代表了巴黎人生活的多样性。不仅如此,小酒馆开始成为法国生活方式的标志,并激发了众多艺术家的灵感。
所以,"bistro"最初指的是法国小酒馆或小餐厅,通常以提供简单但美味的食物为特点。这些地方通常提供家常菜和特色菜,价格相对较为亲民,氛围轻松,是人们聚会和放松的场所。
在中国,"bistro" 作为外来词,最早可能是通过电影、电视剧等媒体传入,随着全球化和文化交流的加强,它逐渐被引入中国餐饮市场。
中国的城市化和经济发展使得人们对多样化、异国风味的餐饮需求增加,而 "bistro" 正好符合这一需求,它提供的轻松氛围、不拘一格的用餐方式,以及独特的菜品组合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和都市白领。
此外,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信息传播的快速,使得潮流在中国传播得更加迅速。一些餐厅和咖啡馆将自己标榜为 "bistro",通过时尚的装修、精心设计的菜单以及充满艺术氛围的用餐体验,吸引了很多消费者,成为了年轻人炫耀生活品味和时尚态度的场所。
在这些地方打卡、拍照成为了一种社交行为,吸引了更多人前往寻找独特的用餐体验并与朋友分享,成为年轻人的打卡圣地,进而增加了 "bistro" 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bistro大舞台,有胆你就来
相比国外,国内的bisrto人均价格几乎翻倍,因此被人们戏称为“平价餐厅涨价秘诀”。这种原本是巴黎街头的平价小酒馆,来到国内,摇身一变成了高大上的西餐厅。就连中餐也开始擦边,比如云南菜bistro、东北菜bistro、潮汕菜bistro等,但更多还是主打西餐 酒的bistro。
通过调研发现,现在消费者眼中的bistro价格并不低,在大众点评上搜索就可以发现,北上广深的bistro人均大多数在200-400元。
但国内的年轻人对生活方式的消费狂热,也支撑起bistro开了一家又一家。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2022年中国小酒馆行业发展及标杆案例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小酒馆行业市场为1280.4亿元,同比上升26.2%。预计中国小酒馆行业规模在2023年达到1487.8亿元。
根据海伦司招股书数据,中国酒馆行业是一个庞大且快速增长的市场,预计到2023年全国酒馆将达到47900家。同时,小酒馆的收入在2015年到2019年间以8.7%的速度增长,预计2025年整个小酒馆赛道将会达到近2000亿元的市场规模。
夜间经济也成为小酒馆行业发展的最大助推力量。据商务部发布的《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夜间经济消费规模已占总体零售额的六成,其中酒吧占整体的19%,仅次于餐饮消费的22%。夜间经济规模从2019年的26万亿元增至2022年的30万亿元以上,未来仍将继续增长。
在市场规模达到千亿级别和夜间经济快速发展趋势下,小酒馆加速前进,但未来几年消费者是否愿意继续买单,还很难说。回到现实,bistro的内核,只不过是大家对生活的追求。
不单单是味觉上的追求,也要注重精神上的享受。bistro就像一种引导,引导大家在忙碌生活快节奏之外,多探寻自己的内心,享受生活。而对业内来说,叫bistro还是叫小酒馆,卖餐还是卖酒都只不过是适时地调整。只要能活下去,店名上加个什么title都可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