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唐诗
春晓
春晓即春日清晨,天色半明,春意盎然,刚醒来的人容易产生很多联想。孟浩然写下“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萦绕耳朵的都是鸟鸣声,无比惬意。晚唐诗人元稹也在春日清晨写下“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
秋夜
“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此句出自白居易的《长相思》。“秋夜”多出现在闺怨诗中。徐凝在《汉宫曲》中描摹汉成帝失宠的妃子赵飞燕,写下“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秋夜长”三字将闺(宫)中女子的孤苦、哀怨与冷清描绘得淋漓尽致。
空山
“空山”可指雨后空明洁净的山野,也可以是空寂幽静的山谷。王维的山水诗大都作于后期,历经少年得志与宦海沉浮后,此时的他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空山”远离闹市尘俗,还带有“禅佛”的意趣,正符合王维当时的心境。
松林
“松林”一词有高洁之义也有归隐之义。杜甫作的两首“西阁”诗,都用了“松林”这一意象。《西阁雨望》中有“菊蕊凄疏放,松林驻远情”,《西阁二首》中则有“巫山小摇落,碧色见松林”。此时的杜甫虽仕犹隐,以“松林”自喻高洁,表明自己的归隐之意。
落花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李白在《采莲曲》中描绘了一幅春日图景之后,以此句作结。“落花”总与易逝、短暂相关,王维写下了“鹊乳先春草,莺啼过落花”,李白的《白头吟》中也有“东流不作西归水,落花辞条归故林”。
风雨
病中的白居易心中愁闷,“三旬卧度莺花月,一半春销风雨天”。李商隐也在诗中自比黄叶,“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风雨”一词意义可大可小,小者如孟浩然在春日清晨写下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大者则如杜甫在成都草堂写下的“到今用钺地,风雨闻号呼”。
浮云
“眇眇天涯君去时,浮云流水自相随”,朱放送别友人时,以“浮云”“流水”相送。杜甫《前出塞曲九首》第七首最后一句为“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以“浮云”写出边塞士兵的“漂泊”感与思家心切。不能归乡的李白也在诗中以“浮云”自比,“我似浮云殢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
明月
“诗仙”李白给其子取名为“明月奴”,可想而知他对明月的痴迷程度。他欲以月为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他深感知己寥寥,“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明月寄托了李白美好的理想,诗心入月,“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余光中语)。
斜阳
“斜阳”是写景诗中常用的意象。周岳秀在《君山祠》中写“远岫光中浓淡树,斜阳影里往来船”,岑参在《草堂村寻罗生不遇》中写“数株谿柳色依依,深巷斜阳暮鸟飞”,杜牧在《题扬州禅智寺》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都是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极富动感的水墨画。
塞上
唐代诗人大多创作过边塞诗。前有陈子昂的“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后有王昌龄、李白的《塞上曲》,王维的《使至塞上》以及高适的《塞上闻笛》等。塞上既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征战之地,也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异域风光之地,成为最能寄托诗人想象力与情思的意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