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之殇
作为意大利艺术家沙梭的妻子,海伦·奥利弗热泪盈眶。在“赤子之心——纪念阿里吉·沙梭诞辰100周年回顾展”开幕式上,她亲眼见证沙梭的作品在57年后回到中国。
为了出席这次沙梭作品展,80多岁的海伦女士携全家来到中国,这是她的第二次中国之行,也是沙梭与海伦的儿子文森特·沙梭·乌尔比纳的第一次东方之旅。
对于沙梭全家来说,“中国”是个太熟悉的词汇。在和沙梭共同生活的半个多世纪里,海伦女士从先生口中听说过太多有关中国的故事,文森特也在父亲的讲述中对从未踏上的东方大地心存向往。
回忆与沙梭先生的相识、相恋,海伦女士觉得,整个过程充满了“中国元素”:“我手上的绿松石戒指就是沙梭从中国买来的。当年,我们参加一次在海边举办的朋友聚会,当时天气很冷,我没带什么厚衣服,沙梭就借机把从中国带来的一件旗袍送给我。1995年,我陪沙梭来中国,穿的正是这件旗袍。”
“他说,结识齐白石比认识毕加索重要得多。”
沙梭的这些中国礼物源于1956年的中国之行。当时,意大利与中国大陆尚未建立任何联系,受中国艺术家协会的邀请,沙梭作为意大利艺术家访问团团长,与其他五位艺术家一起,途径布拉格、维也纳、莫斯科,第一次来到这片陌生的土地上。
在这次访问中,沙梭与五位艺术家的作品在中央美院美术馆旧址“北京帅府园美术馆”展出。对于沙梭来说,比展览更重要的是结识了当时92岁的齐白石。“他说,结识齐白石比认识毕加索重要得多。”海伦回忆道。
沙梭分外推崇中国画,他在自传中曾写道:“中国画建立在符号之上,而这些符号对应了一种情感、一个概念、一种形象。正是为了达到这种对应,中国人创造了一套完整的绘画方法甚至技巧。”
除了会见齐白石、李苦禅等画坛泰斗,沙梭还参观了长城、故宫、十三陵、话剧院,游览了沈阳、上海、广州等城市。他对于中国的一切都热爱并好奇,在商店里购置了很多中国颜料和画笔,沿途见人画人,见景绘景,留下了大量手稿和日记。
回到意大利后的两三年,沙梭根据在中国绘制的手稿和日记,创作了一批有中国特色的作品,包括《上海港口》、《广东乡村》、《为湖中船只设立的小亭》等。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创作于1956年的作品《北京先锋——新中国》,这幅油画作品以参观故宫的少先队员为主角,描绘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朝气蓬勃的图景。
离开中国的几十年里,沙梭对东方的一切念念不忘,并始终关注中国的社会、政治、文化变迁,并与中国艺术家保持联系。“父亲甚至公布了一些当年在中国的随笔,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西方更了解中国。”文森特说。
直到1995年,受朋友佩德罗·塞拉和西班牙国王及王后的邀请,已经83岁的沙梭终于有机会第二次来到中国。“爸爸几乎是一口答应下来的,得到消息后马上打电话给我,要我送护照过去,他说他要去中国啦。”文森特回忆。
海伦与沙梭共同经历了这次中国之行,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的海伦觉得40年来自己被先生欺骗了——中国不是他描绘的样子。沙梭同样惊异于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不变的是,中国依然是一个“年轻、生机勃勃、充满信仰、充满友善的世界”。
沙梭对中国的热爱寄托了他的社会主义情怀,他觉得自己在东方找到了心灵的故乡。
一位仅到过中国两次的意大利艺术家为什么对这片土地如此深情?或许这和沙梭是一位坚定的反法西斯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有关。
沙梭的父亲是一位狂热的社会主义者,他继承了父亲旗帜鲜明的性格,一度投身到热烈的反法西斯运动中。“我不是那种站在窗户边上,观看外面发生什么事情的人。所以,可以想象战争的发展使我心中燃起的冲动。”沙梭在自传里写道。
沙梭的作品与时代和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除了投身反法西斯运动,他创作了大量以战争为主题的油画作品,其中包括《阿斯图里亚斯的枪决》、《阿喀琉斯的愤怒》、《枪决》。
1937年,在遥远的东方,“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折磨着亿万中国人,也正是在这一年,沙梭因从事反法西斯地下活动而被捕入狱。谈到沙梭的入狱经历,无论是海伦还是文森特都毫无愧色,在他们和朋友们心中,沙梭所犯的是“高贵的罪过”,他为了保护其他人“高贵地认罪”。
战后初期,意大利的暮气沉沉令沙梭感到空虚,与此同时,在遥远的东方,中国正在开展一场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沙梭对中国的热爱寄托了他的社会主义情怀,他觉得自己在东方找到了心灵的故乡。在沙梭眼中,那时的中国正是这个“光明而向未来开放的世界”。
海伦说:“沙梭热爱中国,还有个重要原因是他热爱工作,所以,他喜欢勤劳的人。1956年的中国之行,沙梭看到满城都是骑自行车的中国人,劳动中的中国人。在沙梭眼里,这是一个劳动者的国度,这令他着迷。”
1995年的第二次中国之行,沙梭匆匆来又匆匆去。“我重走了40年前那次旅行的路线,只不过方向相反,从而重温了满洲那些白雪覆盖的山脉,还有戈壁滩。我说,要到中国进行第三次旅行。”
沙梭逝世13年后,他的妻子和儿子带着他的画作和手稿回到中国,回到迁址后的中央美院美术馆。140多幅作品挂满了整层楼。“沙梭说,他的作品只有经过中国才能走向世界,这些作品替他完成了第三次中国之行。”海伦说。
评论